第二百六十章 从大相公下手! (第2/3页)
就贪墨军饷一事,可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这是江昭一贯作风。
纠察过往,范围实在太大,除了闹得人心惶惶以外,根本没有半点好处。
当然,所谓的“既往不咎”,也仅仅是局限于贪墨军饷一事,这就跟文官的既往不咎是局限于贪腐一样。
要是真犯下了大罪,该杀还得杀!
“武将练兵,无有赏罚权、恐难立威。”王韶迟疑道。
涉及练兵,肯定就得挑一批刺头立威。
要是连赏罚都不能肆意进行,未免不太好。
“赏罚、升降,都可向上呈奏文书。”江昭平静道。
除了军饷是必须归拢于兵部以外,其余的赏罚权、升降权都有不小的可操作性。
特别是升降权,不能任免,还不能举荐吗?
王韶了然,点了点头,又问道:“不知是以何种方式清查军卒?”
“以御史为钦差,入军营核查人数,统计士卒相关信息。”
“若是……”
其后,两人相继说出了不少问题。
一柱香左右。
“臣等告退。”
顾廷烨、王韶二人齐齐一礼,大步退了出去。
书房中,唯余赵策英、江昭二人。
江昭拾着文书,沉吟道:“军改涉及军卒,非同小可。为免有宵小之辈狗急跳墙,臣以为合该从边疆调来一支信得过的边军。”
“如此,就算是有叛乱,也能立刻镇压。”
说着,江昭向赵策英望去。
谁承想,赵策英竟然在发呆!
注视着边陲堪舆图,赵策英一副呆滞的模样,心神俨然是沉浸了进去。
“官家?”
江昭抬眉,轻声提醒道。
一声呼唤,赵策英回过神来。
“江卿,军改结束,朕要北伐辽国,慑服蛮夷!”赵策英重重道。
江昭抬眉,也不意外。
从燕云四州入手的那一刻,赵策英就会时不时的望两眼堪舆图。
一颗心,时不时的逃出京城,跑到边疆,跑到燕云!
拴不住了!
在赵策英一脸的期许目光下,江昭迟疑着,点头道:
“好。”
军改!
军饷改革!
这一消息,仅是五六炷香左右,便已传遍将门勋贵。
宁远侯府,正堂。
上首,顾廷烨抬着茶盏,轻抿两口。
自其以下,左右分席,有着约莫十把左右的椅子。
但显然,登门拜访的人实在太多,根本坐不下。
甚至,就连站都有点站不下。
这也不奇怪。
毕竟,吃军饷对于将门勋贵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属于是绝对大多数将门勋贵的主要钱财来源。
将门一体,相互联姻不断,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勋贵子弟再是落魄,要想谋求一些八九品的小官职还是不难。
八九品起步,熬上几十年,怎么着也能熬到六品左右。
六品武职,但凡是实职,手底下怎么着也能有两千余兵籍。
两千余人,也就意味着能吃五六百人左右的空饷,以及在一些克扣下来的“真人”的军饷。
五六百兵血,一年轻轻松松搞上几千上万贯钱财根本不是什么难题。
几千上万贯啊!
这可不是小数目。
不少较为落魄的将门勋贵,一年的生活消耗,也就差不多是几千上万贯而已。
也就是说,兵血系一年生活之所系!
军中改革,大相公轻轻松松一句话,意欲取消吃兵血,怎能让人不急?
英国公府、甘国公府、令国公府、勇毅侯府、襄阳侯府、永昌伯府、东昌伯府、忠勤伯府.
粗略一瞥,顾廷烨暗自挑眉。
这其中,实权将门有之、虚职将门有之。
凡有资格世袭罔替的将门,拢共约莫有百十户,几乎都来了人。
几百人聚在一起,不免有些许嘈杂。
就在这时
“二郎,据说上头要军改,可是真的?”
一声呼喊,引得不少人注目过去。
甘国公嫡长子,甘宁!
顾廷烨的狐朋狗友之一。
昔年,顾廷烨尚未认识江大相公,人生轨迹尚未更改,曾有过一段纨绔浪荡的生涯。
甘宁,就是顾廷烨的几十位狐朋狗友之一。
有一件事让人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交际圈存在着层次之分。
即便都是将门勋贵子弟,也有优、劣之分。
优异的勋贵子弟一起混小圈子,纨绔的勋贵子弟混一起混小圈子。
尚未起势以前,顾廷烨可谓臭名昭著,混的自然就是纨绔子弟的圈子。
一伙人,半点正事不干,不是喝酒狎妓,就是调戏良家妇女。
这是真·狐朋狗友!
当然,时过境迁,顾廷烨受贵人拉了一把,已经成了赫赫有名的权贵,甘宁嘛.
其父甘国公,执掌兵权十余年,以性子狂妄而闻名,也算是颇有威望。
甘宁有着老父亲庇护,也算是纨绔子弟中有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