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师凯旋! (第2/3页)
偏生忠武、忠襄两大上乘谥号都跟开疆拓土、功勋卓著有关。
这也就使得,不是忠武、忠襄两大谥号的竞争大,而是先人根本就没资格碰到忠武、忠襄两大谥号的基础门槛。
连门槛都难以触碰,自然是没法得到忠武、忠襄两大谥号。
如今,英国公吃了一次熙河开边的红利,也算是有开疆拓土功绩的武将,达到了忠武、忠襄两大谥号的门槛。
难得有人拓土功绩有之,掌兵资历有之,定谥“武襄”,也不足为奇。
“那就披红吧。”江昭执笔,予以披红。
约莫十息左右。
一道文书拾起,江昭继续道:“第二道文书,为兵部上呈,乃是关于边疆的运粮统计”
“哒!”
“哒!”
半句话出口,连绵不断的步伐声响起,越来越重。
“阁老!”
一声呼唤,几人相继注目于门口。
仅是一刹,便有一道身形出现,却是通政司通政使沈括。
“阁老,边疆捷报!”沈括一脸的激动,站在门口执手一礼。
“边疆捷报?”
江昭心头一动,招了招手:“进来说话吧。”
无论是内阁,亦或是枢密院,都是军政重地,为免泄露机密,通常都不允许其他臣子胡乱入内。
偏生有关军政的文书,都得呈奏到内阁和枢密院。
这就使得,文书的传达需要有一特定的“中介”。
通政司,就是传达文书的“中介”。
其主要职责是专门专呈地方奏疏,以及百官奏疏。
一般来说,边疆捷报都是呈递到通政司,并经通政司上报内阁亦或是枢密院,从而传达于官家。
“是。”
沈括持着文书,面色兴奋,大步迈进。
不一会儿,文书呈到了江昭手上。
余下几位内阁大学士,不时眯眼注目。
边疆捷报!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相当吸引人。
就是不知,“捷”到了何种程度?
文书篇幅相对冗长,足足有十页左右,但要是存心查找关键信息,一目十行,却也不难阅读。
“呼!”
江昭长舒一口气。
“雁门谷,斩首三万人,生擒两万五千人,夺得马匹近四万。”
“边疆大捷!”江昭重重道。
一伸手,文书传了下去。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继观望,皆是一震。
六万铁骑过雁门谷,仅放走了五千人?
这.
这实在太过离奇!
但,偏生还真就是真的。
毕竟,大相公就要致仕,根本没有胡乱上报数据的必要。
兵部统计的相关数据,也做不得假。
而且,军械监的炸弹,这种几乎是“跨时代”的军事武器,一旦布置得好,也的确有可能达成“马惊”的效果。
“一雪燕云之耻啊!”资政殿大学士韩绛慨叹道。
自檀渊之盟以来,大周与辽国相争,屡屡颓势,就连边疆士卒都被打得没脾气。
这一次,一波葬送辽人五万五千铁骑,着实是扬眉吐气。
其余几人相继点头。
都是汉人,要是能站着藐视他国,谁又想低声下气的呢?
这一点,无关利益,仅仅是与身份认同有关!
文书传了一圈,重新落到江昭手上。
“走。”
江昭起身,招手道:“且一起入宫,上报喜讯!”
一波就让辽国损失了足足五万五千铁骑。
这样的功绩,要是不出意外,肯定会伴随着开疆拓土。
区别就在于,开疆一州、两州、亦或是三州的差距而已。
这样的功绩,定是得大肆庆贺、大肆通报、大肆传扬!
下方,沈括面有迟疑,不知道所谓的“一起”包不包含自己。
江昭一望,淡淡使了个眼神。
这是一位难得的炸弹天才,近来就连火枪、火炮的研究,都有了不小的进程。
沈括一震,心头大喜,默默一礼。
于是乎,几人相继动身入宫。
御书房。
丈许木几,上置一沓奏疏,以及一副边疆堪舆图。
赵策英批示奏疏,沉吟着,有些心不在焉。
十万铁骑南征,这样的规模实在太过浩大,说是关乎国运也不为过。
无论是大周,亦或是辽国,都输不起!
也因此,赵策英却是不免分心注目于边疆。
有着炸弹,以及源源不绝的钱粮供应,应该能赢吧?
赵策英暗自嘀咕着。
就在这时,司礼掌印太监走近,恭谨上报道:“陛下,内阁五位大学士,以及通政司通政使一起求见。”
“五位大学士,通政使?”
赵策英一怔。
这种组合,一起求见?
仅是一刹,赵策英就目光一亮,连忙挥手道:“让他们都进来吧。”
十息左右,以江昭为首,六人齐齐入内。
“拜见陛下。”
六人齐齐一礼。
“免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