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5章 自荐(两章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25章 自荐(两章合一) (第2/3页)

牛肉、鱼香肉丝、回锅肉、麻婆豆腐这些菜都是固定的。”

    白云笙点点头:“隔一段时间更换一些菜品是对的。要不然,再好的餐厅,也有吃腻的那一天。”

    李哲放下筷子,说道:“白同志,我最近想拍摄一部关于蔬菜大棚题材的宣传电影。但我不太熟悉这个行业,想跟你打听打听该怎么操作。”

    白云笙语气中带着询问:“你拍电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在影院上映赚钱,还是为了官方宣传?”

    李哲给对方添了一杯茶水:“都不是。我这电影不进影院播放,也不是官方宣传。

    我就是想在农村露天播放,向周围的农民宣传蔬菜大棚,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让他们知道蔬菜大棚有多赚钱。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种蔬菜大棚。等种的人多了,冬天咱老百姓也就不缺新鲜蔬菜吃了。”

    “嘿,您这个想法好,我绝对支持。”白云笙摸摸脸颊,

    “我这个人皮肤不是很好,北方的冬天天干地燥。一天不吃蔬菜,第二天准长痘——特别准。

    真要是像您说的,老百姓冬天都种蔬菜大棚,那我以后也能吃上便宜的青菜。”

    李哲说道:“我就是这个想法。但是农村的信息比较落后,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蔬菜大棚。所以我才想通过播放露天电影的方式进行宣传。”

    白云笙赞同道:“这村里人没什么娱乐节目,真要播放露天电影,他们准去看。不过,在电影拍摄前,还需要经过审查。只有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查才可以进行拍摄。”

    “怎么个审查流程?”李哲问道,这个年代信息闭塞,隔行如隔山。

    “一般情况下,需要向电影审查机构报送电影剧本进行备案和审查。审查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拍摄。拍摄完成后,还需要再次报请电影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相关部门会发放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不过,如果只是在农村露天播放,就不需要电影片供应许可证了,审批部门的级别也会低很多,县市一级的文化局或许就能审批。”

    李哲追问:“那像我这种题材的电影容易通过审核吗?”

    白云笙答道:“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电影题材容易通过审核。就比如说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等特殊题材,通过的几率非常高。

    蔬菜大棚题材虽然跟这两类不沾边儿,但却关系到民生和菜篮子工程,也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我个人觉得,你和政府部门或农业相关部门合作,更有助于审核通过。”

    李哲想了想说道:“我们当地镇政府支持我种植蔬菜大棚的。而且我和京城市蔬菜公司未来也有合作计划,他们也希望能尽快扩大蔬菜大棚的种植规模。我也有过跟他们要一些扶持的打算。”

    白云笙来了兴致,身子往前凑了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你先把电影的剧本搞出来,再找到镇政府和京城市蔬菜公司合作,拿到一些扶持和相关证明,证明是三方一起合作拍摄这部宣传电影。然后再将剧本送到审核部门,这样通过的几率就很大。”

    李哲问道:“那拍摄的费用需要多少?”

    白云笙笑了笑:“拍摄电影的费用不是固定的,多的有多的用法,花费个几十万也是有的;少的有少的拍法。如果不上映,不要求质量,其实几千块钱就可以搞定了。”

    王建军插话道:“这差距咋这么大?”

    白云笙解释道:“像农村题材或者企业宣传片这类电影啊,制作极为简单。大多是内部放映或农村宣传,设备也都是租赁的家用录像机或老旧的16毫米摄影机。人员呢,可以兼职或临时雇佣,演员几乎没有酬劳。成本主要集中在设备租赁、耗材(包括录像带或胶卷)和少量的杂费。通常几千块到一两万就可以搞定。”

    说到自己的专业,白云笙打开了话匣子:“中等成本的故事片,一般都是地方厂的小制作,面向地方影院发行。有基础剧情和专业演员,这些演员大多是地方剧团的演员。摄像、摄影、布局和后期制作都会更精良,经费大约在五万到二十万之间。”

    “再往上就是高成本的商业片,有知名的导演演员参与作品,采用专业的电影摄影机,全套的灯光音响设备,大规模的布景。这费用就高了,经费能达到20万到100万。”

    李哲说道:“我要拍的这部电影就是在农村宣传,我觉得第一种就挺好的。咱老百姓就是看一个剧情,图个热闹,了解个新鲜事儿。那些花里胡哨的背景、灯光、音乐没必要。”

    李哲作为一个后世人,当然知道好的电影肯定是要砸钱的。但问题是他这电影又不上影院,又不指望着赚钱,达到了宣传目的就行了呗,自然是钱花的越少越好。

    “白同志,我身边没有会拍电影的人。想找个电影行业的多面手,既会摄像又能导演,还能制作后期的。你认识这方面的人才不?帮我推荐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