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4章 本官奉命便宜行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44章 本官奉命便宜行事 (第3/3页)

温禾看着陌生,便问了许敬宗。

    “窦静,今日刚刚上任的民部尚书。”后者回答道。

    “嗯?”

    温禾还不知道李世民让窦静上任的消息,所以这才如此惊讶。

    “因为之前的事情,所以陛下让长孙无忌再磨砺磨砺,这民部尚书,自然就落到了窦静的手中。”

    许敬宗冲着温禾意味深长的挑了下眉。

    他这意思是说,温禾给长孙无忌挖的坑,让后者丢了一个尚书的位置。

    温禾顿时明白了过来。

    难怪窦静这一副笑容满面,这是新官上任。

    而且还是因为他的缘故。

    “见过窦尚书。”

    众人行礼。

    窦静笑着摆了摆手:“无需如此,还是如往常一般即可。”

    他说罢,走到魏泰的面前。

    “魏泰啊,百骑只是询问,又不是定罪,你莫要如此嘛,若是闹起来,陛下怪罪下来,可就不好办了。”

    他笑着拍了拍魏泰的肩膀。

    后者的脸色愈发的难看了。

    他原本是窦静的人,后来长孙无忌来了之后,便投效到其麾下。

    原以为若是长孙无忌成为尚书,他也能晋升,谋求侍郎之位。

    可万万没想到,窦静竟然一举成了尚书。

    而今日长孙无忌更是连民部都没来。

    他的靠山没了。

    窦静笑的温和,随即便朝着外头走去。

    他的身份在,所以玄甲卫的人也不敢拦,张文啸等人看向温禾,得了许诺后,这才让开了路。

    “高阳县子失礼了。”

    “不敢不敢,见过窦尚书。”温禾笑着回礼。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窦静如今好像还是信都县男。

    论爵位的话比他低了一等,但是论官职,可高了好几级。

    原本的历史上,窦静好像要到贞观三年才任职民部尚书,可惜没当几年就去世了。

    说起来,他做这个民部尚书,确实比长孙无忌要合适的多。

    历史记载,武德初年,窦静受命任并州大总管府长史。

    当时的大唐还处于东征西战建立政权的过程中,北边的突厥部落趁机不断向内地袭扰,唐廷不得不派兵防卫。

    战事频繁,军粮供应比较困难。

    为了缓解军粮匮乏局面,窦静向李渊上表,请求在太原附近实行屯田,就地耕种粮食,就近供应军队。

    这样,既可补充军粮不足,又节省了运费。

    但朝廷中有的大臣不同意这个办法,认为战争时期不宜屯田。

    窦静再三上书,陈述理由。

    于是,李渊召他入朝,与裴寂等大臣当面争论。

    随后他说服了裴寂等人,朝廷便决定实施屯田。

    率部下士卒垦荒种田,一年收获粮食达十万斛。

    李渊得报大喜,以功升他为检校并州刺史。

    不过他也有一些受人诟病的地方。

    那就是贞观三年时,李世民打算把突厥牧民迁到黄河以南来居住。

    窦静却提出反对说:“突厥人以畜牧为生,不会耕种,朝廷要供应他们衣食。”

    “况且,他们不会忘记被打败的耻辱,有可能叛乱,不如另委任一个首领,加封王号,再以唐宗室女与其婚配,与他们永结友好关系,使其世为唐朝廷的藩臣,边境也可安宁。”

    这等于是要大唐向失败者联姻。

    刚刚获得大胜的李二,自然不会同意。

    要是温禾,他也不会同意。

    凭什么和异族人联姻。

    那件事后,窦静似乎有些颓废,但李世民还是重用他。

    毕竟这人搞粮食的手段,确实不错。

    而此时的窦静更是意气风发。

    原以为会被长孙无忌压制的他,如今却成了前者的上官。

    他这脸上的笑容都快压制不住了。

    “高阳县子无需担心,民部将竭力配合百骑,已经为三位准备好公廨了,账簿也可随意调配。”

    窦静对温禾的好感已经涨到了顶点。

    若不是温禾,这尚书之位可轮不到他。

    温禾都不禁有些意外。

    调查兵部的时候,李靖虽然是配合,可心里肯定不自在,所以避开了。

    但这位民部尚书好像巴不得他们将民部闹的底朝天。

    而就在温禾等人走进民部的时候。

    那魏泰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某,某愿意将钱财尽数交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