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9章 海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349章 海患 (第3/3页)

噩梦了?”李承乾将奏疏递上去:“倭奴国劫掠官船,如今是越来越频繁了。”

    (这里补充一个历史常识,倭国是光武帝赐名,刚开始倭人没啥意见,随着对汉文化的深入学习,他们知道了这个字不咋好。隋炀帝时期倭人来华,就要求隋朝官方称呼自己为日本,隋炀帝当时骂的很难听,直接拒绝了。唐朝初期,倭人多次来华,要求李唐官方称他们为日本,也被拒绝了。一直到武则天时期,可能是出于表现自己与李唐政权的不一样,武则天同意了倭人的更名,武周官方称呼倭国为日本,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延续至今都是这个称呼。)

    李世民扫了一眼奏疏,目光陡然变得锋利,眸底射出阵阵寒光,坐正身子,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李承乾暗道:好浓的杀气!

    “李孝恭练兵也有一年多了,该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了,你去通知三省大臣,六部有司,两仪殿议事。”

    李承乾道:“父亲的意思,是要用兵。”

    李世民脸上遍布寒霜,冷冷开口:“一次两次就罢了,都被劫了多少次了,手段之残忍简直令人发指。结合你说的那些后世的事情,对这个国家我只有一个评价:蛮夷之邦,有小礼而无大义;蕞尔之族,顽固不化之贼寇;反复无常,畏威而不畏德。”

    贞观五年,倭奴国遣使来朝,免除倭国每年朝贡的义务,倭国使团拒绝接受唐朝的宣谕礼仪,坚持要求平等建交。平等是不可能的,唐朝当时的外交官儿直接来了一句;要么朝贡当孙子,要么原地滚回去,逼得日本依附新罗完成朝贡,此后唐倭官方断交。

    唐高宗时期,中倭频繁交恶,最后爆发了白江口海战,这一战之后,倭人就安分多了,再来唐朝,态度一八百十度大转弯儿。

    李承乾看了看皇帝的脸色,不出意外,贞观五年的争礼事件,皇帝心里头也憋着口气,加之他又说了许多后世的事情,以他对皇帝的了解,就是不能把天蝗抓来长安跳舞,那也要把对方打成奴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