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1章 你搁这养死士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331章 你搁这养死士呢? (第1/3页)

    二月的开封,本该是杨柳吐绿、万物回春的时节,却被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雨打乱了回暖的节奏。

    细雨绵绵,如雾如烟,连着下了三天三夜还没停。

    空气就仿佛带着刺骨的寒意一般,而在这阵“倒春寒”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翻出刚收起没多久的冬衣来御寒。

    宫城之上的天空灰蒙蒙的,雨水顺着琉璃瓦滴落,在地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垂拱殿内,官家赵祯刚进来,不待宫人伺候,就自己动手脱下沾了些雨水的素服,内侍赶紧小心翼翼地接过。

    他方才冒雨亲临了忠武节度使、同平章事王德用的葬礼,这才回到宫中。

    灵堂之上的悲怆氛围,让赵祯的心头颇为沉重。

    他追赠王德用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武恭”,又特赐黄金百两抚恤其家,然而看着王家人感激涕零的模样,赵祯却只觉一股无力感漫上心头

    赏赐再厚,又如何换得回一位能征惯战、忠心耿耿的爱将?

    梅挚外放,王德用薨逝,朝中能臣良将,似乎都在因庙堂争斗而离他远去,可到了这时候,赵祯也说不清楚,这种愈发恶劣的风气,到底是从什么开始的了。

    “或许,是从真宗时的丁谓与寇准之争吧”

    就在赵祯有些自欺欺人地胡乱想着的时候,邓宣言忽然疾步走了进来,而甫一进垂拱殿,反而顿住了脚步。

    一急一缓,令在场的宫人们登时噤若寒蝉。

    ——这是出事了。

    “陛下,加急文书。”

    赵祯蹙眉问道:“哪来的加急文书?”

    邓宣言只说了两个字:“陈州。”

    听闻此言,赵祯的心中忽地有些慌乱,连大脑都有些晕眩了起来。

    他勉强立定身形,然后接过文书展开一看,指尖却在止不住地颤动,连带着纸张也在抖。

    陈州禀报,护国节度使、同平章事狄青,已于昨日夜里离世。

    赵祯跌坐回御座中,仿佛被抽去了力气。

    王德用与狄青这两位前枢密使,皆是他昔日倚重的爱将,却都在去年被文官们交章弹劾被迫卸任,一人致仕、一人外贬。

    赵祯本想等风波过去,再重新启用他们,谁知转年开春,短短时日,竟相继撒手人寰。

    此时,殿内寂静无声,唯有更漏“滴答”。

    赵祯坐在御座上望着殿外凄迷的雨丝,想起了狄青昔日的英姿。

    庆历年间,狄青临敌披发戴铜面具,出入贼中,所向披靡,可如今西北未宁,良将已殁。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涌上心头,刹那间,赵祯觉得孤寂无比。

    他虽然贵为大宋皇帝,但人到老年,却什么都保护不了,什么都没留下.心爱的女人、珍视的子嗣、恩宠的武将,一一离他而去。

    几十年风风雨雨过后,除了衰老的病躯,他还剩下些什么?

    而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去年刚刚经历了中风差点窒息的赵祯,其实已经看透了人心,举目四顾,他很清楚,除了必须要依附于他而生存的大押班们,便只有女儿福康公主是真正地关心他。

    而不管是皇后、宗室子、文官,亦或是些其他什么人,都在盼着他龙驭上宾那一天的到来,只有他驾崩了,这些人的权位才有机会马上更进一步,庙堂也才会重新洗牌。

    “传旨。”

    赵祯哑着嗓子说道:“追赠狄青中书令,谥号‘武襄’,朕.于禁中致哀。”

    声音在空阔的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寂寥。

    在禁中致哀,总没有人能管着到他了,他如是想到。

    邓宣言领命悄步退下。

    赵祯独自一人,望着窗外被雨打湿的宫墙,久久未动,雨声淅沥,落在赵祯的耳畔,都仿佛在为他失去的将帅奏响哀歌。

    他的脸色在昏暗的宫灯下显得格外苍白,连月来的操劳和接连的打击,让这位本就体弱的君王更显憔悴。

    不知道过了多久,脚步声轻轻响起,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陛下,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包拯求见。”

    赵祯收敛心神,揉了揉眉心:“宣。”

    包拯迈步进殿,绯袍金带,神色肃然。

    刚才在殿外等候的时候,雨水已经打湿了他的官袍下摆,甫一迈步,便在殿砖上留下淡淡的水痕。

    包拯依礼参拜后,便开始禀报近日开封府的政务.漕运疏通、坊市治安、春耕备播等,可谓条理清晰,言辞简练。

    赵祯静静听着,偶尔发问。

    总的来讲,包拯治理开封,确是尽心尽力,整顿各处的手段亦是颇有章法。

    待政务禀毕,包拯却并未如常告退。

    他沉默片刻,忽然整了整衣冠,向着御座深深一揖。

    “陛下,东宫之位虚悬已久,天下臣民无不引颈企盼,心怀忧惧。臣斗胆叩问,关乎国本之大事,陛下何以久拖不决?”

    殿内空气骤然一凝。

    侍立的宫人内侍皆屏息垂首,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赵祯了解包拯的刚直,但立储之事,牵涉太深。

    他虽然已经接连痛失三子.景祐四年杨王赵昉夭折,庆历元年豫王赵昕早逝,庆历三年荆王赵曦早逝,但心里始终存着一线希望,想要由亲生子嗣继承江山。

    而朝臣们对此事的频频催促,难免让他心生猜疑。

    这些人,是真的为国担忧,还是想借此押注未来,博一个“从龙之功”?

    赵祯的目光看向包拯。

    这位年过六旬的老臣,与文彦博、韩琦、王尧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