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6章 自己挑一个对手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326章 自己挑一个对手吧 (第2/3页)

何高见?”

    “陆某是想说,张元、吴昊之事,与今日在座诸位登科,并无半分因果。”

    陆北顾沉稳地说道:“我朝科举,纵有遗珠之憾,然法度森严,取士为公,更是为求天下真才。考生能得中进士,说到底凭的是十年寒窗苦读,是考场之上的文章较量,凭的是诸位考官秉公评判,哪个进士需要借叛臣之事来增光?即便殿试黜落人,凭借真才实学考上来的,谁又会心慌?”

    他语气从容,不疾不徐,却将徐舜卿那套扭曲的逻辑清晰地拆解开来,复归正道。

    “至于屈野河界务,朝廷自有庙谟远略,也非我等书生可妄议,不过”

    陆北顾话锋微微一转,目光扫过徐舜卿身后的党项武士。

    “徐御史今日既然是来拜会,当知入乡随俗,此地是开封,是大宋的东京。阁下携锐士闯私宴,言词无状,是想与我等论道吗?还是故意生事?若真想论道,待来日朝堂之上,或两国使节往来之际,自有畅所欲言之时。若是故意生事,在此处对着我等书生炫耀兵戈,恐怕也算不得什么本事。”

    陆北顾先是摆事实讲道理,驳斥其谬论,守住大义名分,继而点出对方行为失礼,站住脚根,最后反将一军,讥讽其行为,非使者正道,更非君子所为。

    可以说,既保持了士人的风度,又毫不示弱地顶了回去。

    徐舜卿被陆北顾这番绵里藏针的话噎得一时语塞。

    他本想借着张元诗作挑衅一番,折辱一下这些新科得意的宋国士子,最好能激得他们失态主动动手,自己便可令手下将其暴揍一顿,继而大肆宣扬宋国士人粗鄙无礼。

    而若是对方懦弱退让,则可同样宣扬宋国士子畏夏如虎。

    但徐舜卿却没料到这年轻人应对得如此得体,条理分明,反让他落了下乘。

    “非也,二者皆非,不过是让徐某想起当年之事了.徐某十余年前也曾赴开封参加过省试,只可惜当时考官有眼无珠,未能得中。”

    他看着当面众人,话锋一转道:“不知诸位,可否也有如徐某当年一般落榜者?”

    陆北顾眼神一凝,几乎刹那就明白了对方的用意。

    果然,徐舜卿继续说道:“若是有,不妨来夏国一展抱负,我夏国素来惜才,若是肯来,高官厚禄、豪宅美婢,不过等闲之事罢了,何必在宋国苦苦煎熬?宋国科举不过是拔擢些读死书的榆木脑袋出来,向来是埋没真英雄的。”

    在场众人,有通过了省试的,自然也有没通过的。

    对于通过省试的人来讲,徐瞬卿的招揽毫无吸引力,因为他们必定中进士,而大宋同样优待士大夫。

    可那些没通过省试的人呢?听了这话,又会作何感想?

    要知道,在大宋残酷的科举考试制度下,对于绝大部分士人来讲,连着考几十年都无法通过礼部省试,这才是常态。

    即便是苏洵、曾巩,不也考了二十年嘛,今年也就曾巩通过了,苏洵照样没通过。

    所以,这些落榜的蜀地士子,没有谁就真的有信心,今年考不上,再过两年就一定能考上。

    而这些落榜的蜀地士子其实都是认为自己有能力的,毕竟能来参加礼部省试的,最差也是各州前五,在自己的故事里,都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那么自己有能力,为什么没通过省试呢?

    反思自己缺点的人肯定有,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亦或是天气等因素.而这次宴会上,再看到通过省试的这些同乡的春风得意之色,他们的心里必然会有嫉妒、失落等情绪,这是人性。

    而夏国确实是重视人才,有着张元等被“千金买骨”的先例在前,“高官厚禄、豪宅美婢”这些优厚待遇,只要来投奔,夏国是真的会给。

    故此,徐舜卿的攻心话术,几乎瞬间就起了效果。

    众人虽然没有内讧,但“没通过省试”的这拨人,态度悄然已不再如刚才那般。

    见对方众人被自己一席话给分化了,徐舜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