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2章 陆省元的排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322章 陆省元的排面 (第1/3页)

    当陆北顾怀揣着尚未完全平复的心情,向北来到东大街后,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瞬间怔在当场。

    这里跟他天不亮就出门时的场景已经截然不同了。

    大门后平日空旷的庭院里此刻人声鼎沸,十几个学官,数十名监生,近百的胥吏、仆役.整个国子监的人全聚集到这里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如同过年般的喜气。

    这对于人数其实并不多的国子监来说,说是“倾巢而动”也不为过。

    显然,国子监是特意派人去看榜了,而且在看到陆北顾中省元的第一时间,就跑回来报告。

    而大门前面被几位包括周敦颐在内的博士簇拥着的,正是判国子监事、天章阁侍讲杨安国杨学士。

    这位以通经闻名的紫袍大员,此刻竟也抛开了平日的端肃,笑得见牙不见眼,雪白的胡须跟着微微颤抖,跟周敦颐在说这话。

    “来了!省元郎回来了!就在街对面呢!”

    不知是谁眼尖,一声高呼划破了喧闹。

    刹那间,所有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齐刷刷聚焦在隔着一条街的陆北顾身上!

    “是陆郎君,点爆竹啊!愣着干嘛?”

    确认之后,国子监的胥吏们开始手忙脚乱地点燃刚搬出来的鞭炮.这些都是过年的时候剩下的存货,刚匆忙从仓库里弄出来的,也不知道有没有受潮。

    “噼里啪啦!”

    霎时间,数十挂爆竹被顺利点燃。

    这些爆竹炸裂开无数细碎的红纸屑,就如同降下了一场喜庆的雨一般,空气里硝烟燃烧的独特气息也马上就弥漫开来。

    随后,更有新鲜折断的荆棘枝条被投入到刚烧起来的火堆中。

    这是国子监庆祝生员高中魁首的隆重仪式。

    ——“燃棘”。

    只可惜因为太学的崛起和国子监的落寞,这个仪式已经很多年没举行过了。

    “恭贺陆兄高中省元!”

    “陆郎君为我国子监扬名矣!”

    “省元郎!省元郎!”

    众人不由分说便将陆北顾团团围住,无数手臂拍打着他的肩膀后背,不同话语震得他耳膜嗡嗡作响,几乎站立不稳。

    仪式感带来的惊喜,瞬间被这扑面而来的、几乎令人窒息的狂热所淹没,只剩下眩晕般的茫然。

    杨安国亲自迎上两步,拉着陆北顾的手,对着众人大声宣布道。

    “我广文馆生陆北顾,高中嘉祐二年礼部省试省元!此乃我国子监近二十载未有之盛事!”

    他说话声音激动的都有些发颤,听起来不像是装的。

    杨安国带着国子监摆烂是真的,但想重现父辈执掌国子监时的辉煌也是真的。

    几十年前,国子监作为大宋最高学府,何等辉煌?就连区区一个编外的广文馆生员名额,都得大员亲自请托才行,可现在呢?衰落成什么样子了?

    而国子监此前的兴盛,根源在于最好的科举资源,是不直接对平民百姓开放的,随着庆历新政以后太学的崛起,国子监的衰落也就成了必然。

    因为科举天赋是不随着血缘传递的,这就意味着,从平民百姓里广泛招收有天赋人才的太学,必然会取代以招收官员子弟为主的国子监。

    所以,国子监也就日渐衰落了下去,杨安国也没办法,可说白了,要是能力争上游,谁愿意摆烂呢?

    吵闹声中,陆北顾大声对着杨安国说道。

    “多谢杨学士,学生身为国子监广文馆生,为国子监争光乃是荣幸,学士如此待我,委实惶恐。”

    杨安国捻须大笑,声若洪钟:“何须惶恐?此乃你应得之荣!”

    他大手一挥,很快,身后的胥吏就双手捧着托盘凑了上来,托盘上面还盖着红绸。

    杨安国亲自揭开红绸。

    陆北顾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块纯金打造的金牌!

    这金牌正在阳光下折射出夺目的光芒,而上面还刻着字。

    ——“嘉祐二年礼部省试省元”。

    在宋代,给金这种贵金属刻字,是需要先退火,然后用錾子一点点去敲的,流程复杂且耗时漫长,根本不可能临时完成。

    而杨安国显然也没有准确预测排名的能力,所以这块金牌明显是事先准备好的,也特意没刻人名就是谁考中了省元那就拿出来,要是考不中就当没这回事,直接回炉融了,除了工匠的手工费之外也没什么损失。

    但陆北顾压根不在乎这些,因为杨安国确实没玩虚的啊!

    按《宋会要辑稿》记载,仁宗朝上等品质的黄金1两等于5贯钱,他瞅着这块金牌放在托盘上胥吏端着都挺费劲儿,目测一下,这个重量换算成铜钱少说也得数百贯了,往多说上千贯也正常。

    这什么概念?这是直接给陆北顾送了开封一套宅!

    随后,在众人的一片羡慕中,杨安国亲自双手将金牌递出,动作甚至有些吃力。

    陆北顾上前一步,躬身双手接过,入手果然很沉。

    “此番高中省元,离不开国子监诸位师长教诲,国子监之恩,学生永志不忘。”

    这话,陆北顾说的格外真心实意。

    虽然是公平交换吧,但与太学一战之后,国子监确实给他提供了极为优渥的衣食住行条件,并且将全部的师资和藏书都向他开放了,这对于陆北顾有一个安稳、舒心的备考环境,以及提升科举实力,是非常重要的。

    再加上,这么沉的一块金牌当奖励,你换谁来,谁不感激呢?

    毕竟这世界上,愿意说一堆惠而不费漂亮话的人很多,但愿意给你能换京城一套宅的金子的人,可真不多。

    物质是物质了一点,但这才叫诚意不是吗?

    陆北顾这话说的很真诚,杨安国闻言,脸上笑容更盛。

    他重重拍了拍陆北顾的手臂:“休得过谦!文章华国,笔扫千军,这是你自家真本事挣来的!我国子监得此佳讯,扬眉吐气,老夫亦是心中快慰!”

    之所以下这么大的血本,除了国子监确实经费充裕以外,杨安国也有他的谋划。

    本来国子监面对如日中天的太学,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但在今年,在嘉祐二年这个时间点,杨安国看到了希望官家不愿意太学一家独大,那以后就势必会扶持其他学府与太学对抗,眼下能马上扶持起来的,除了国子监还有哪家?

    那么对于杨安国来讲,在与太学对战中战胜刘几,并且在这次礼部省试里拿下了省元的陆北顾,就成了他最需要力捧的人才。

    “千金买骨”这个道理他还是非常清楚的,只要把陆北顾跟国子监绑定到一起,那么以后对国子监进行改制以及扩大招生,就有了金字招牌。

    为此,杨安国甚至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在官家那里尽全力给陆北顾说点好话,尽可能地让陆北顾在殿试里提前拿到些印象分。

    毕竟,殿试跟省试不同,官家管不了省试排名不假,但殿试可是官家亲自排名的。

    而官家对于某个考生的印象,其实是会极大地影响最后的殿试排名的。

    与此同时,就在国子监给陆北顾举办极有牌面的庆祝仪式时候,国子监的胥吏们也抬着沉甸甸的箩筐来到了东大街上。

    箩筐里是已经被剪断了绳子的散铜钱,他们向西沿着东大街往南熏门内大街以及西大街的方向走,随后毫不吝啬地抓起一把又一把的铜钱,向着街上过往的行人、车夫、小贩,乃至附近店铺的伙计,用力抛洒出去!

    “叮叮当当”的铜钱落地声,伴随着胥吏们自豪的宣告,响彻了开封南城。

    “国子监广文馆生陆北顾,嘉祐二年省元!”

    “贺!国子监陆北顾陆郎君,高中省元!”

    “喜钱!沾沾省元郎的喜气!”

    黄澄澄的铜钱在青石板路上跳跃滚动,引得路人纷纷弯腰争抢,一时间场面更加喜庆。

    而这里本就是外城商业最发达之所在,想必陆北顾高中省元这个消息,很快就会随着国子监的撒钱行动而传遍整个开封城了。

    省元庆祝仪式结束之后就已经到中午了,国子监里大摆筵席,众人好好地吃了一顿。

    随后,陆北顾在国子监休息了片刻,便选择乘坐监内的骡车前往宋庠府邸。

    因为太学生正在御街尽头的宣德门叩阙,所以骡车并未走“龙津桥-朱雀门-州桥”这条路经由南熏门内大街到御街,而是选择向西走,稍微绕一下。

    走到西大街尽头,路过马季良园,从戒坛院的高墙下折向北,接连穿过两座石桥,行至金梁桥再向东,内城巍峨的城墙便豁然在望了。

    自闾阖门入内城,喧嚣顿消,权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