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8章 闵贤寺之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308章 闵贤寺之辩 (第2/3页)

是要作为“清浊气”存在的证据先摆出来。

    张载说道:“金水河畔,众目睽睽之下,那热气球凭何升空?正是囊内‘热气’轻清升腾,囊外‘冷气’重浊下压,二气交感,矛盾激荡,遂生托举之力!此力,此象,昭昭然于万众之前!岂非‘气’充盈天地、运行不息之铁证?‘太虚’非空,即此气之本然状态!”

    “所谓‘热气球’之升,老衲亦叹为观止。”

    契嵩先是承认了热气球的精妙,不过随后便话锋一转道:“此乃匠作之妙,缘法之奇,然施主以此证‘气’为宇宙本源,老衲窃以为,尚隔一层。”

    接下来,契嵩的说法,跟张载提前听到的如出一辙。

    “此物之升,依何而起?依匠作之巧手,此乃‘工巧缘’;依绢囊、藤骨、炭火诸般材质,此乃‘物缘’;依火候之精微、风势之缓急,此乃‘时节缘’;依观者之目、闻者之心识,此乃‘见闻缘’,众缘和合,暂现此升空之‘相’。”

    “然相者,显也,示也,非其本质。待火熄炭尽,绳索松弛,此物还归寂灭,升相何存?岂非正合我佛所言‘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之妙理?”

    很多旁观者听完一怔。

    ——这明教大师,说的好像挺有道理的啊?

    契嵩的回应确实如同流水,圆融无碍,不着痕迹地化解了张载的锋利攻势。

    反正,不管张载举什么例子,他都能用这套说辞来回应。

    或者说,在他的理论下,是可以任意将世间万事万物都代入到“法因缘生,法因缘灭”里面去的。

    契嵩的目光扫过堂下无数双或迷茫、或思索、或赞同的眼睛,继续道:“施主执着于囊中之‘热气’、囊外之‘冷气’,执着于此‘力’、此‘象’,以为实有。殊不知,此‘气’、此‘力’、此‘象’,亦不过是在特定因缘聚合下,由我等心识所感知、所分别、所命名之‘相’罢了。”

    “那禅师言诸法缘起,如露如电,敢问这‘缘’自何而生?”

    张载也不傻,他不打算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于是选择直指对方的理论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