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被淹没的米哈伊尔(约6k) (第2/3页)
继续往更深处走去后,包厢里的人流露出了别有意味的神情,剧评家们的表情逐渐严肃,并且开始审视自己看到的一切东西,波德莱尔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已经开始兴奋,巴斯德和他的其他学生朋友们在有些拘谨的同时,也是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而更多的观众,则是在这种微微有些躁动的氛围中积蓄着力量,一旦他们被打动,他们绝对不会吝啬自己的掌声,可一旦他们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他们的嘘声也一定会毫不客气地淹没这个剧场,这是真正属于多数人的意志!
身处后台的米哈伊尔和其他演员尽管看不到这些景象,但是许多声音还是透过重重阻隔传了进来,既让有些知名的演员有点紧张,同时更让一些经验没那么足的演员脸色煞白。
这部剧近日引起的关注和此时此刻外面的动静显然超出了他们很多人的意料,只不过他们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情绪在看到位于众人中心的那个人时,却是逐渐的平静下来了。
对于在场的很多人来说,这将近两个月的同这位青年的相处都称得上是一段格外神奇的旅程。
其中最让人觉得惊奇的便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尊重,不同于如今巴黎戏剧界常见的阶级分明、压迫和打骂,在这位先生这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但他绝非没有威严。
尽管他的话并不算多,但他下达的命令和给出的意见总能直指排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核心,而根据他的指示,一切困难仿佛都变得容易起来了。
这样的天才又怎能不令人心悦诚服?
与此同时,最重要的还是他身上那种旺盛却并非狂妄的自信,就仿佛只要跟着他往前走,就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一样。
而就在此时此刻,他突然轻轻地拍了拍手,当在场的众人都朝他看去时,他那张带着淡淡的笑意的脸庞莫名的有一种神圣感,而他也用着坚实的语调说出了他那句令人安心的话:
“我们会成功的。准备上场吧。”
当在场的众人听到这样的指示后瞬间就是精神一振,而就在他们陆陆续续地走向自己应该在的位置的时候,作为这部戏剧的女主角的玛丽·杜普莱西却是留到了最后。
而她先是看了米哈伊尔那张平淡的脸好一会儿,接着便深深地低了下头,然后用略带一点颤抖的语气问道:“我能吻您的手吗?”
这样的行为在如今的巴黎的社交场当中是极其罕见的行为,而米哈伊尔会不会答应,跟他已经相处了一段时间的玛丽·杜普莱西其实并没有把握,但内心涌动着的某种难以言说的激情还是促使她说出了这句不同寻常的话。
在短暂的沉默过后,米哈伊尔的声音传入了她的耳中:“不如我们握握手吧。”
听到这样的话,尽管这位姑娘愣了一下,但面对米哈伊尔伸出来的手,她最终还是用力地握了上去。
而与此同时,米哈伊尔的声音再次清晰有力地传进了她的耳朵当中:
“请您相信,您此前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在今夜,您完完全全是属于您自己的,或许今后也是如此。愿您得偿所愿。”
“我会的。”
忍住几乎就要夺眶而出的眼泪,玛丽·杜普莱西走向了属于她的另一种命运。
而随着一切准备就绪,很快,观众席上的灯光渐暗,紧接着舞台处便传来重重的三下敲击,这一悠久的传统象征着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祈愿演出顺利。
当观众席渐渐安静下来之后,随着大幕的拉开,舞台上的灯光渐渐亮起,与此同时,一阵用于烘托气氛的音乐也在此刻响了起来。
最先出现在观众们面前的是一位有着凄美的长相的女子,在周遭的黑暗当中,她看上去是如此的空虚和沉重,可当更多的灯光亮起后,一下子便照出了奢华的客厅,天鹅绒沙发、鲜花、精致的摆设和如云的宾客。
而那女子转瞬间便收敛好了表情,开始带着笑容穿梭在诸多客人之间。
这样热闹的场面,却不知为何让包厢里的有些贵妇陷入了沉默。
看似奢华、看似宾客如云,但有些时候,这样的生活又意味着什么呢?
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位青年走到了较为显眼的位置,开始表露他长达一年的暗恋和在她生病时的默默探望,而因为他的真诚,两人最终共进了晚餐。
当这一幕缓缓结束后,随着幕间休息的时间的到来,许多已经被勾起了兴趣的观众们在休息的同时却是已经讨论起了剧情。
相较浪漫主义戏剧那种极致、强烈的感情表达和古典主义的呆板,这样短短一幕剧其实就能给许多观众带来新鲜的体验。
首先就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感受,这样的场景设置和故事一下子就能将很多人带入到某种熟悉的情景当中,几乎是毫不费力的就有了代入感。
正当有些观众在揣摩接下来的剧情走向时,随之而来的第二幕却是让他们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最先出现的其实是一段幸福的生活场景,得益于演员的出色演绎和发挥,这样的爱情和互相为对方牺牲的心意无疑是让许多人都露出了微笑。
但男主角父亲的出现无疑是让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尽管他们或许拥有真正的爱情,但是面对男主角阿尔芒的前程和他家族的声誉,本来还在坚持的玛格丽特经过内心痛苦的挣扎之后,最终还是同意离开阿尔芒。
当这幕剧结束的时候,观众席上已经是一片哗然:
“尽管这位父亲说的有理,可是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