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4、归国与报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174、归国与报纸 (第2/3页)

太高太高,扣除这些费用之后他们这边根本就没赚多少钱,但当屠格涅夫拿出巴黎其它出版社的报价和分成比例后,尽管《世纪报》的老板可谓是肉疼的不行,为此还叹了好几天的气,可最终依旧是给出了堪称顶级的合同。

    没办法,同行全是一群闻风而动的该死的商人,为了自己的利润根本不考虑整体的市场环境,他们这些人就应该被送到圣雅克广场的断头台上!

    《世纪报》的老板狠狠唾骂自己这些同行的同时,也不忘向屠格涅夫索要米哈伊尔下本的独家代理权,至于给出的价格,在其它同行的恶意竞争下,《世纪报》的老板可谓是再度垂泪,大仲马听了之后更是高呼:

    “我数十年的奋斗竟然才勉强超过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至于巴尔扎克老师,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急的在原地来回打转,眼睛通红的同时,他也是忍不住对屠格涅夫说道:“我想写一封信给这位先生,他在不久之后会来到巴黎的对吧?那真是好极了!我这里正好有一桩大生意,毫不夸张的说,百分百能赚钱!而且回报率至少在百分之五百以上!

    如果他有兴趣的话,就快点给我写回信吧。这种好事我轻易不肯告诉任何人,告诉他实在是因为我太欣赏他了”

    屠格涅夫:“?”

    什么生意这么发财?

    真的吗?

    虽然有些惊疑不定,但眼见巴尔扎克如此的信誓旦旦,屠格涅夫最终还是收下了这封信准备交给米哈伊尔亲自决断。

    至于单行本合同的签订,因为有连载时期表现出的潜力在,总之屠格涅夫只是稍加等待了一下,便拿到了一份十分不错的合同。

    而单行本的出版那也是宜早不宜迟,只因在如今这个时代,剽窃和盗版可谓是相当泛滥,尤其是国际之间的盗版,那就更加难以避免且维权十分困难。

    这一时期受欢迎的大作家们几乎都有这个困扰,在这其中,巴尔扎克老师便是一位激烈的知识产权保护运动者,有一次,他在罗亚尔宫的一家书店橱窗里看到了自己一部的盗版,当即砸碎了书店的玻璃窗。

    仔细想想也是,巴尔扎克老师本来每天就被债主给逼的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靠着盗版他的作品大发横财,巴尔扎克受得了才叫怪了。

    但是遗憾的是,印刷盗版书可谓是一项国际买卖,在没有国际法的情况下终究无法控制。在这其中,比利时和美国是最大的盗版国家,因为它们使用两种最广泛的文学语言。甚至说在这两个国家之中,政府干脆就是带头耍流氓,主动保护盗版,将本国印刷商的利益置于外国作家和出版商的利益之上。

    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巴尔扎克的作品刚刚出版,隔壁的比利时便把他的书盗版的裤衩子都不剩,另一位受害者狄更斯老哥,那更是被盗版的没招了,于是干脆就在1842年亲赴美国,在波士顿、哈特福德和纽约的三场宴会上呼吁“英美互保版权”,强调盗版使作家“如同遭抢劫后游街示众”。

    在这种情况下,狄更斯老哥在他的游记《美国礼记》中痛斥美国为“盗版横行、随地吐痰的流氓国家”,不过非常抽象的是,该书出版之后两周时间都不到,美国那边就已经将这本书给盗版了过来。

    只能说狄更斯老哥在书里写的确实没毛病

    总之如此一来,无论是法国这边的单行本还是想卖到英国等地方的单行本,那都得抓紧时间制作,以免到时候全被盗版给抢了生意。

    与此同时,《世纪报》在抢下米哈伊尔下本书的发行权后,也是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那么这位米哈伊尔先生什么时候才能拿出他的新作品呢?据我所知,巴黎的众多出版商们已经蠢蠢欲动,他们全都在招募新的作家来写这种新颖奇特的‘科幻’,想要狠狠趁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