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2、失败与沸腾的巴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172、失败与沸腾的巴黎 (第2/3页)



    而由于《八十天环游世界》的连载给米哈伊尔带来了很大的名气,因此在这篇发表后,就算是巴黎的普通民众都专门找到了有这篇文章的那一期文学杂志,然后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

    像《我的叔叔于勒》这种文章,对于普通市民的触动反而是最大的,毕竟那种为了生计问题日夜忙碌乃至不得不为了一些小钱斤斤计较的生活,又怎么可能不是普通市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呢?

    等众多读者读完这篇后,关于中的菲利普一家和于勒叔叔到底谁对谁错,一时之间也是成了杂志报刊上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巴黎的不少评论家们也是纷纷用着惊奇的目光在分析和讨论着这篇:

    “以我之见,这篇同巴尔扎克先生的那部《高老头》有着比较相近的主旨,不过比起高老头所描写的上层社会,这篇则是将目光聚焦在了金钱对于社会、对于普通民众们的侵蚀,这样的目光无疑是超前的,一介俄国人竟然能够有这样的眼光?”

    “真是罕见!一个奴隶制国家出身的人对于某些东西的洞见竟然如此深刻?”

    “并非不能理解,他的笔触已经将手伸到1872年了!说真的,他的那部我越读便越觉得未来或许真是这个样子,至少也是相近的!有着这样敏锐的洞察力,写出这篇《我的叔叔于勒》我倒是觉得很正常。”

    “不要再提那部《八十天环游世界》!在我看来,除了讨好读者以外,这部的文学价值几乎就等于没有!只有上帝才知道为什么这样毫无文学素养的竟然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

    我本以为这位作者在《项链》之后就因为金钱快速堕落了,但是这篇《我的叔叔于勒》却是再次扭转了我对他的看法。”

    “用法语竟然都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想必他的法语水平绝不在他的母语水平之下。”

    有这样称赞的声音,负面声音当然也不会少,但是作为最近在巴黎正热门的人物,关于米哈伊尔的负面消息其实已经引起不了太大的波澜,毕竟抛开他的成功先不谈,他人都没在巴黎呢!

    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而当巴黎文学界对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的讨论仍然在继续的时候,有关《八十天环游世界》的讨论更是最近的巴黎杂志界讨论的重中之重。

    别的暂且不说,至少屠格涅夫和别林斯基每每去实地考察的时候,他们便能在街头、咖啡厅和小酒馆听到这样的声音:

    “《世纪报》呢?快给我来一份!”

    “哪个狗娘养的在挤我?哎呦!快给我一份《世纪报》!”

    “Merde!为什么没了?!你就不能多带来几份吗?!有谁拿到了?快跟我讲讲今天的剧情!”

    “快些讲吧!听完我就要工作去了,倘若没听到,我这一天都不会踏实的!说不定就要因为心不在焉被老板开除了!”

    “故事发展到哪了?唉!越到最后面的时候反而遇到了越多的麻烦!坦白说,我真有点欣赏那个英国佬了,反正赢的也是英国佬的钱。那个该死的侦探,一切都是因为他!”

    毫无疑问,越到后面便越让很多读者感到心惊肉跳,以至于读者们现在完全不知道这位福格先生究竟能不能成功。

    尽管有人保证说:“放心吧!都到了这个地步了,他怎敢让这位福格先生失败呢?倘若要是真让这位先生失败了,我第一个不答应!我一定会冲进他的住处,狠狠地揍他一顿!”

    但是最新一期的内容,似乎还是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天环游世界》的主要剧情基本上已经要走完了,简单来说,福格先生和他的仆人行动之后,一位怀疑福格先生是窃贼的侦探随之便追了上来,但为了等到逮捕令,这位名为费克斯的侦探便一直跟踪着福格一行人,还试图策反仆人路路通。

    而在这个过程中,福格一行人在印度拯救了一位被要求殉葬的寡妇艾娥达,又遇到了诸如延误、被抢劫、错过轮船等一系列麻烦。

    对于有些情节,米哈伊尔当然还是亲自上手添了一些内容,毕竟《八十天环游世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像中写了印度野蛮落后的殉葬制度,但并没有深入讨论一下大英在殖民政策上的大缺大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