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3、只要他想,他想写什么便能写出什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163、只要他想,他想写什么便能写出什么 (第2/3页)

流亡后指出“巴尔扎克的巴黎即我们的莫斯科”,其笔下资产阶级的贪婪与俄国贵族地主的剥削本质无疑。

    果戈理的作品也受到过巴尔扎克的影响,而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发表《穷人》出名之前,更多的则是希望靠翻译《欧也妮·葛朗台》来赚到第一桶金。

    至于屠格涅夫,他在1843年的时候经别人引荐其实跟巴尔扎克有过一场会面,而当时两人见面的时候,书房里堆满手稿、校样和咖啡杯,巴尔扎克则是身穿类似僧袍一样的衣服搁那高呼:“我的债主比拿破仑的军队还可怕!”

    只是见面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以至于屠格涅夫那时候还感慨:“他像火山喷发般谈论债务和《人间喜剧》,却未问及一句俄国文学。”

    现在的话,这位大作家似乎是把他忘了,对此屠格涅夫倒是也没有太介意,很快就用委婉的方式提及了一下此事。

    而巴尔扎克稍稍回想了一下发现似乎确有此事后,他在感到尴尬的同时,眼睛里的不满倒是也少了许多。

    不过真要说的话,巴尔扎克并非是对屠格涅夫感到不满,而是对那位素未谋面的神秘俄国作家感到不满,至于为什么,简单来说,因为债台高筑的缘故,巴尔扎克总是嫉妒比自己更走运的家,无论是谁,他的内心都可谓是充满了痛苦。

    至于债台高筑的原因,除了大手大脚以外,那自然就是巴尔扎克老师有钱了就喜欢创点小业、办点小厂、种点小菠萝、办点小杂志以及收藏点小古董

    一来二去之下,巴尔扎克那也真是活生生把自己给创死了。

    若不是为了还创业的这点债疯狂写稿,巴尔扎克指不定还能再多活两年。

    而为了写稿还债,巴尔扎克早年的时候其实什么都写过,下作的情色稿子也不例外,即便是到了1840年之后,巴尔扎克又一次被债务给逼急了,由于他一时间凑不出足够的钱,那也是灵机一动,先是找出版商签下一项报酬丰厚的合同,合同的内容则是要求他提供两篇长篇文章。

    然后呢?巴尔扎克把这两篇文章分包给要价更低的两位写手关键是有一位枪手还未能按时完成。

    只能说,巴尔扎克老师这辈子有时候活得还挺幽默的。

    倘若米哈伊尔见到了巴尔扎克,他首先肯定还是瞻仰一下这位文学上的巨人,紧接着米哈伊尔其实还挺想问问巴尔扎克老师的生意经以及如何品鉴古董,然后估计巴尔扎克还能自信满满地给米哈伊尔讲上一大堆

    只不过现在的话,巴尔扎克对远在俄国的米哈伊尔确实很是嫉妒,毕竟像《八十天环游世界》这部近来大热的他当然有听说过乃至看过,也自然能大致估算出这部作品能给作者带来多少收益。

    所以说

    这合理吗?!

    我这猛喝咖啡、拼了命的写稿,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才有如今的地位,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