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0、我真傻,真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160、我真傻,真的 (第1/3页)

    当那位青年既梦幻又忧郁的声音在物理层面上已经消逝的时候,却又有更多的声音在在场的客人心中不断地回响,一如他诗歌当中那在火中飞舞的烟灰,不自觉地就让人有些苦涩和怅惘。

    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诗人,罗斯托普钦娜夫人无疑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首诗当中那细腻的感情。

    倘若不做什么专业的分析只用她个人的感受的话,那么这首诗歌无疑就是一曲流动的音乐亦或者一幅流动的油画,在诗歌的最开始,它便勾勒出了一个格外美好的幻想乡,就只有我和你,在一个有着一些怀旧色彩的小镇中生活,这里有暗色的黄昏、悠扬的钟声,有仿佛来自远方的笛声,又有浓郁的郁金香

    这样平静的幸福是如此强烈,就如同从一个夏日的午后中昏昏沉沉醒来,一时之间仿佛听不到一点声音,也见不到任何一个人,就当这颗心开始惶恐的时候,微微一扭头,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人正依偎在你的身旁。

    爱情的美好到了这种地步之后,“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便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转折,正因为这一切是如此美好,那你爱不爱我似乎也已经没那么重要,只因这一刻是如此的幸福,这一刻已经抵得过一切。

    但与此同时,这个转折无疑也是对这种美好幻象的打破,即便是琐碎的日常当中仍能感觉到爱意,但爱情难道真会一直像这样美好且永恒?

    会不会到最后一切都如同:

    “烟的末梢颤抖著,颤抖著

    短小灰白的烟蒂——连灰烬

    你都懒得弹落——

    香烟遂飞舞进火中。”

    这首诗在美好的令人心颤的同时,无疑也揭示着爱情的悖论,既美好又脆弱,或许既是幸福的港湾,又是孤独的囚牢。

    至于更深的东西当然还有待挖掘,而像这首诗当中呈现的对于爱情的这种复杂的态度,以及“笛声”、“烟灰”等不同寻常却又应用得如此之妙的意象,无疑又是对当下俄国爱情诗的又一次突破,但在细想这些东西之前,看着在场微微有些沉默的众人,罗斯托普钦娜夫人还是将自己的理解全盘道出。

    而她这么简单解释过后,场上一些原本只是若有所思的客人似乎感觉自己触碰到了更深的东西,对于这首诗到底好在哪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当罗斯托普钦娜夫人这位著名的才女说出: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您又为我们俄国的诗坛带来了一首绝妙的爱情诗了,我相信我这辈子都无法忘掉它了。”

    在场的客人们也终于是反应过来,共同对这位似乎依旧平静的青年表达出了自己的赞赏和对这首诗的喜爱,只是在这些人当中,一些男性贵族看上去稍微有些勉强,反倒是一些贵族夫人和贵族小姐,她们热烈的反应已经称得上有些失礼了。

    而对于那些已经取得一定自主权的贵族夫人们来说,她们看向这位青年的眼神就比较直接和大胆,至于有些贵族小姐,反而是显得愈发矜持,不过眼角的余光却像是在打量这位青年的眼睛有没有看向她们。

    对于有些家世很好且相貌也颇为不错的贵族小姐来说,她们身边从来不缺献殷勤的人,但这位青年表现得却是相当平和,感谢了众人的赞赏又简单的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之后,便径直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座位上,对于别人的关注和赞赏似乎没有一点留恋。

    既然米哈伊尔已经坐了回去,那么即便罗斯托普钦娜夫人感觉自己还有一堆的感想想说,但她终究还是只能按照原本的流程继续主持下去,毕竟在米哈伊尔过后,依旧有那么两三位新晋作家要来朗诵他们的作品。

    至于接下来朗诵的人是谁,米哈伊尔当然清楚就是坐在自己旁边的那两位先生,由于担心他们压力太大,米哈伊尔还冲他们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

    只不过这眼神在米哈伊尔看来是鼓励,但在这两位年轻人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