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大夏神巫(2/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七章 大夏神巫(2/3) (第3/3页)

不单单只是山民们生存困难,那些野外的生灵同样求生困难。

    然而那些特质的【息壤】却拥有着稳固泥土、改善环境的作用,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有利于生命的繁衍生息。

    做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

    要是把天人降世前的百地群山看作穷山恶水之地。

    那么天人降世之后的百地群山就是真正的生态自然保护区。

    更遑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山民村落掌握了驯化技术,他们也开始主动寻找和培养各种动物。

    巫咸不否认山民们的功利性。

    能够被他们驯化的动物,或多或少都是对山民们有所帮助的。

    从充当肉食的家禽,到辅助生产的牛羊。

    但不可否认的是,山民们的这种驯化行为的确让许多原本应该死亡、甚至灭绝的动物得到了延续。

    特别是在这个神话时代,生态的复杂性是远远超出李伯阳前世的地球的。

    杂交突变、返祖进化、生殖隔离、再加上神明的主动干涉……

    直接导致这个世界的生命种类异常繁杂,个体之间的差异更是大到超乎想象。

    别说是不同物种之间结合所产生的特异个体了。

    哪怕就是同一生物之间,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孕育出迥异于同类的先天神圣。

    排除个体强弱的区别,这些特异个体或先天神圣普遍拥有着超越同类的智力。

    因此在山民们的观念中,无论这些特异个体或先天神圣原本是什么种族,都会将其默认为与自己等同的智慧生命。

    在巫咸的观察中,山民们对待寻常野兽和智慧个体是有着明显差别的。

    对于寻常的野兽,山民们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山林法则。

    可对于那些拥有智慧的特殊个体,山民们更习惯于将其当做可以平等交流的对象。

    一些受到李伯阳影响比较深的山民,更是会主动劝说、帮助那些智慧个体摆脱最原始的野兽习性。

    由此,方才造就了如今百地群山万灵众生和谐相处的繁盛景象。

    月票/推荐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