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6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76章 (第2/3页)

不解,追问道:“先生缘何发笑?莫非是备的话有何不妥之处?”

    司马徽止住笑声,为刘备分析道:“关羽、张飞、赵云,此三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实乃当世之虎将。只可惜,无人能善用他们的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此一来,将军纵然有此等良将在侧,也难以成就大业啊!”

    刘备听后,若有所思地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窗前,凝视着远方,仔细品味着司马徽所说的“无人善用”这句话。

    司马徽见状,也紧跟着刘备走到窗前,继续说道:“孙乾、简雍、糜竺这些人,虽然也有些才华,但他们不过是白面书生而已,并非经纶济世的大才。”

    刘备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司马徽的看法,他坦然地说:“先生所言甚是,我也曾四处寻访贤士和隐士,遍历山川,但可惜始终未能遇到真正的大才啊。”

    司马徽微微一笑,说道:“玄德公难道没有听说过孔子说过的话吗?‘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这世上怎么会没有人呢?”

    刘备听了,连忙拱手作揖,恭敬地说:“备愚钝无知,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司马徽微笑着指向窗外,说道:“当今天下的奇才,都聚集在此地!”

    刘备闻言,心中一喜,忙问道:“奇才在哪里呢?备愿前往拜访。”

    司马徽将刘备拉回到桌前,说道:“来,先坐下。”

    刘备依言坐下,司马徽则用手指蘸了蘸茶水,然后在桌上写下了“龍、鳳”两个字。

    司马徽指着桌上的字说道:“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一脸疑惑地问道:“先生,还请您不吝赐教,这卧龙凤雏究竟是何人呢?”

    司马徽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呃……这个嘛……”他一边笑着,一边迅速擦掉了桌上的字,然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似乎想要掩饰什么。

    刘备见状,心中愈发好奇,但见司马徽并未直接回答,便也不好再追问下去。

    司马徽见状,连忙转移话题道:“好啦,好啦。今日天色已晚,将军若不嫌弃,可在我这茅舍暂住一宿。”

    刘备本想继续追问,但见司马徽如此说,也不好再强求,只得应道:“那就叨扰先生了。”

    司马徽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哪里哪里,将军能来,是我这茅舍的荣幸啊。明日再叙也不迟嘛。”

    刘备无奈,只得点头道:“也好,那就明日再向先生请教。”

    然而,刘备心中却始终惦记着卧龙凤雏的事情,这一夜,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将军之所以未能成就大事,原因就在于您的左右没有贤能之人辅佐啊。”司马徽的话在他耳边不断回响。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更是让刘备辗转反侧,难以平静。

    与此同时,赵云正在襄阳城外焦急地四处寻找刘备。他在檀溪东岸,偶然间发现西岸有一道水迹,心中猜测刘备或许已经返回新野,于是便率领部下匆匆赶回。

    回新野后,赵云四处打听刘备的下落,但始终一无所获,这让他心急如焚。他不禁担心刘备是否遭遇了不测,或者迷失了方向。

    于是,赵云决定沿着檀溪西岸继续寻找。一路上,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终于,在水镜山庄,他发现了刘备的身影。

    见到刘备后,赵云如释重负,赶忙上前询问情况。刘备告诉赵云,他在途中遇到了一些事情,耽搁了一些时间。两人寒暄了几句后,便一同返回新野。

    然而,就在他们返回的途中,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歌声婉转悠扬,仿佛天籁之音,令人陶醉。刘备和赵云对视一眼,都觉得这歌声不同寻常,于是决定循声而去,一探究竟。

    走了一段路后,他们看到一个人正躺在路旁,口中吟唱着一首自创的歌谣:“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

    “~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