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张 (第3/3页)
,怒目圆睁地指着蔡瑁质问道:“蔡瑁,我家主公在此主持丰收盛会,你为何要引兵前来追赶?”
蔡瑁心中一惊,连忙解释道:“赵将军,您误会了,我并没有引兵追赶您家主公啊。”
赵云根本不听蔡瑁的解释,继续追问道:“那我家主公现在何处?”
蔡瑁一脸委屈地说道:“使君他突然逃席而去,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啊。”
赵云眉头一皱,显然对蔡瑁的回答并不相信。他再次追问:“我前来寻找主公,却不见他的踪影,你可知道他去了哪里?”
蔡瑁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我真的不知道啊,赵将军。”
赵云见状,心中越发焦急,他狠狠地瞪了蔡瑁一眼,说道:“好,我再去寻找,如果找不到我家主公,回来拿你是问!”说罢,他一挥马鞭,带领着人马继续向前奔去,只留下蔡瑁站在原地,心中忐忑不安。
赵云回头,对着身后的士兵们高声喊道:“走!”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空旷的道路上回荡着。
士兵们听到命令,纷纷迈动脚步,跟随着赵云一同前行。他们的步伐整齐而有力,显示出训练有素的军人风范。
这一行人与蔡瑁擦肩而过,彼此之间并没有过多的交流。蔡瑁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暗自思忖着什么。
“驾!驾!”刘备策马扬鞭,一路向西疾驰而去。马蹄声响彻在寂静的道路上,扬起阵阵尘土。
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田园风光展现在刘备的眼前。田间的作物长势喜人,绿意盎然,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远远地,刘备看到一个童子正骑着水牛,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那清脆的笛声在空气中飘荡,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安详。
刘备心中不禁一动,觉得这场景颇为有趣,于是他驱马缓缓走了过去。
童子见到刘备靠近,停下了吹奏,好奇地打量着他。待刘备走到近前,童子开口问道:“将军莫非就是刘玄德?”
刘备闻言,微微一笑,说道:“乡村小童,你何以知晓我的姓名?”
童子天真地回答道:“我本不知,是我师父常与来客提起。”
“有位刘玄德,乃当世之英雄,近日将路过此地。”这句话仿佛是一道闪电划破了乡间的宁静,让原本平静的氛围瞬间变得热烈起来。
“今见将军模样相像,故贸问一声。”说话之人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好奇和期待,似乎在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刘备显然没有预料到在这样一个偏僻的乡间,竟然会有人如此关注自己。他不禁对眼前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口问道:“你师父是何人?”
童子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师父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道号‘水镜先生’。”
刘备心中暗自思忖,这个名字听起来颇为不俗,想必是个有学问的人。接着,他又追问道:“我师父朋友多得很,常来的有襄阳的庞德公和庞统。”
刘备对这两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他的好奇心被进一步激发起来,连忙问道:“那庞德公与庞统又是何人?”
童子微微一笑,详细地解释道:“俩人是叔侄。庞德公字山民,大我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小我师父五岁。”
刘备越听越觉得有趣,继续追问:“那你师父与他们关系如何?”
童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师父最爱庞统,呼之为弟。”
刘备听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你师父现在何处?”
童子见状,举起手中的笛子,向前方一指,说道:“就在前面林中庄院。”
“刘将军,随我来。”随着这声呼唤,刘备跟随着童子一同走向庄前。
一路上,刘备环顾四周,只见此处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绿树成荫,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他不禁赞叹道:“好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