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7章 偷袭老同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377章 偷袭老同志 (第1/3页)

    苏泽要弹劾王廷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是左都御史,都察院的大司宪。

    都察院是太祖朱元璋亲自设计的纠察机关,也有一套和其他官署衙门不同的制度。

    每一个都察院的御史,入职后都有自己的印章,都察院御史可以随时上书弹劾大臣,这就是都察院的纠察权。

    当然,这个权力已经被苏泽用考成法限制了很多了,如今都察院不能风闻言事,必须要递交证据才能弹劾大臣。

    除此之外,都察院还有两种弹劾方式。

    一种是联道弹劾。

    督查御史按照大明十三道一一对应设立,每一个道还有各自的“道御史印”,由一个道的资深御史,也就是该道御史中年资最深的御史保管。

    如果一个道的御史都联合起来上书弹劾,加盖“道御史印”,就是联道弹劾。

    这就是非常有力的政治事件了,被弹劾的官员一般就要上书请罪自辨了。

    接下来就是这次的,十三道御史全部都联合起来,加盖了都察院的大印,这就是联院弹劾了。

    这就是巨大的压力了,这时候阁部重臣如果被弹劾,都要上书请辞,暂时交出权力,这叫做“避位待参”,也就是让出自己的位置等待被弹劾。

    这套体系其实本来也是不错的政治设计,通过官职不高的都察院,可以制约到最顶级的官员,也可以对高级官员形成监督。

    但是这套方法还是被玩坏了。

    这个系统有一个BUG,就是都察院可以不停的上疏弹劾。

    都察院御史很快发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瘫痪内阁。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过几次,最严重的一次都察院瘫痪了内阁长达两个月,最后还是皇帝出手,更换了时任左都御史,才压下了那次朝争。

    这也是内阁首辅都要控制都察院的原因。

    但是高拱上台时间不长,而且他长期执掌吏部,在官员中的人缘也不太好。

    加上都察院被苏泽长期打压,也让高拱放松了警惕,没有及时清理都察院。

    而这一次皇帝病情的事情,确实也是朝野关注,都察院也占据了大义。

    所以高拱才被偷袭得手。

    但是都察院本身也不止这么一个BUG。

    要联院上书,需要集齐十三道资深都察御史的大印之外,还需要王廷这个左都御史的大印。

    而大明朝也有一个规矩,一旦官员下野,部门大印就要封存,等待继任者到任才能启用。

    苏泽知道,这位左都御史早就有辞职的意思了,既然这样,那苏泽自然也乐意帮他一下,让他在这个时候辞职下野。

    只要王廷这个大司宪下野,那都察院的大印就要被封存。

    那以现在朝局的混乱程度,想要迅速选出一任新的左都御史,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

    只要解决了联院上书的问题,以高拱的手腕和能力,肯定能收拾都察院的。

    这下子苏泽也明白高拱为何要先改革吏治,完成制度改革后再进行财税改革了。

    大明的官僚体系的BUG实在是太多了,想要做事实在是太难了。

    堂堂内阁首辅,高拱这个时候隐瞒皇帝的病情,在政治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事情,也会被都察院攻击。

    那如果是更大规模的改革,各种明里暗里的抵抗就更多了。

    如果不能理顺官僚体系,仅仅靠个人的手腕和威望进行财税改革,那就是原时空张居正的改革结果。

    一条鞭法的改革在张居正手里是成功的,但是他死后立刻被反攻倒算,原本试图减税的改革,反而增加了民间赋税,失控的官僚体系一路狂飙,最后坠向深渊。

    《苏泽弹劾王廷奏疏》

    弹劾奏疏的格式固定,写上谁弹劾谁就行了。

    而弹劾的内容也简单,无外乎王廷担任左都御史无所作为,尸位素餐,都察院风气不正之类的话。

    等写完之后,苏泽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苏泽弹劾王廷奏疏》递送内阁。

    高拱正在被都察院弹劾,避嫌不能发表意见,内阁交给张居正主持。

    张居正强烈反对你的奏疏,认为在如此朝堂动荡的时候,不能随意处置大臣。

    赵贞吉和雷礼没有表达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