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正旦大朝会 (第2/3页)
政纲领。
他也没想到,高拱的想法竟然有如此的前瞻性。
阁部权力之争,是原时空万历朝政治斗争的一条暗线。
万历朝以及明末政治的衰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内阁和部院大臣之间的激烈政治斗争,导致朝廷中枢失能。
自张居正后,大明就再也没能出一个强势的首辅,朝廷政策被党争拖累,总是在左右摇摆下虚耗。
而隆庆朝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倒是没有出现部院大臣压过内阁大臣的情况,但是高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其实根子上的问题,还是大明内阁名不正言不顺。
内阁本来只是皇帝的咨询机关,逐步掌握了议政的权力,但是政治地位上却还是参谋机关的地位。
遇到强势的内阁还行,一旦遇到不够强势的内阁,或者不够坚定支持内阁的皇帝,大明中枢很容易陷入到党争的混乱中去。
苏泽似乎明白了高拱的改革思路,他试探性的问道:
“所以师相的想法,是要让阁臣成为‘真宰相’?”
高拱露出一个“知我者子霖也”的表情,然后就端起茶杯不再说话。
好家伙!
没想到高拱竟然也是一个隐藏的“反贼”啊?
恢复之前宰相的权力,这可以看做是对皇权的挑战。
既然已经明白了高拱的心意,苏泽说道:
“师相,弟子愿效犬马之劳。”
高拱脸上挂着笑容说道:
“阁部的事情,子霖不用操心,你好好做好通政司的事务就好了。”
苏泽有些感动,这是高拱不愿意自己涉入到自己和张居正的争斗,以免脏了苏泽的羽翼。
高拱继续说道:
“过完年后,就是春闱大计了,老夫准备举荐你为同考官。”
“等过完年后,你就忙着春闱就行了。”
春闱就是会试了。
过完年,也就是隆庆六年,这又是一个会试年份。
会试设置主考官两人,考上的进士会奉主考官为座师。
大明会试主考官,一般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出任。
也就是,至少要到六部侍郎这个级别,才可能担任主考官。
但是主考官之下,还有同考官。
同考官一般在八到二十人,在隆庆朝的时候,同考官也限定在翰林出身的官员才能担任。
而按照官场的惯例,也只有担任过同考官的官员,才能在日后的春闱中担任主考官。
这其实也是翰林清贵的原因之一,翰林出身的高拱和张居正都担任过春闱的主考官。
而赵贞吉也是翰林出身,但是他做了同考官后不久就被罢官,没能担任春闱的主考官,所以在内阁三辅臣中处于弱势。
雷礼就更惨了,他只是进士不是翰林,没有担任同考官的资格。
可以说,一个官员能不能担任一次春闱主考官,就决定了他能不能有自己的门生弟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政治派系。
高拱让苏泽在春节过后担任春闱同考官,这是为了他日后担任主考官积攒资历。
拜别高拱,苏泽老老实实的返回家中。
现在他的身份敏感,剩余的阁老就不能再去拜会了,最多就是在过年期间去赵贞吉家见一下亲戚。
隆庆五年的腊月十分的忙碌,京师的中高层官员几乎在这个月内完成了站队。
而整个京师内的对立情绪也越发的严重,苏泽和好友们,也感觉到了凌冽的寒意。
——
正月初一,紫禁城。
正旦大朝会的上朝时间非常早,而京师正月是十分寒冷的。
停办了三年的大朝会,这一次又是皇帝为了破除他身体不好的言论特意举办的,有司衙门对官员发出严令,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都要上朝,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
这一次的正旦大朝会,上朝的人有上千人。
这样规模的大朝会,官员的护卫随从足足有几千人。
骑马和坐马车是不可能了,那是阁部大臣才有的殊荣,苏泽这样的从四品官员,凌晨就要从家里出发,前往紫禁城集合。
比起刚穿越的时候,好处是苏泽的宅邸距离紫禁城很近,他可以稍微晚点出门。
赵令娴帮着苏泽整理官袍,又将一个小巧的汤婆子塞进苏泽的怀里,苏泽在寒风中和妻子道别,领着随从向紫禁城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