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3章 升官从四品,新道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373章 升官从四品,新道具 (第2/3页)

门,这种请托在李一元看来是不正之风,怎么能随意调人过来呢?

    可是听到苏泽自己要求来通政司,李一元的想法是,“苏泽竟然愿意来我们通政司这个小衙门?”

    李一元担忧的说道:

    “子霖,来通政司是不是委屈你了?”

    “如今通政司内,左右通议空缺,虽然这两个职位都是从四品,但是会不会委屈你了?”

    苏泽看中的,就是通政司左右通议这个职位。

    自己是正五品,升迁从四品难度不大,唯一的困难就是要越过前科的天花板,毕竟前科的申时行等人还在正五品的位置上。

    但是这类规则也算是潜规则,并不是官场上的明规则。

    如今皇帝身体不好,政治斗争日趋严重,那打破规则的难度就要降低很多。

    苏泽看中这个职位,除了官品适合之外,还因为通政司是个要害衙门。

    通政司掌“掌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通政使在宋代被称呼为大银台,这个职位其实是很重要的。

    明代的通政使之所以弱势,是因为通政使主动放弃了一项权利,“封驳”之权。

    封驳,就是封还皇帝的圣旨。

    封驳权,就是不奉诏的权利!

    唐宋的宰相权力就来自于这项权利,理论上,唐宋圣旨如果没有宰相赞同,无法变成有效力的圣旨,也就是宰相们集体反抗,可以否决皇帝的圣旨。

    当然,这也是理论上而已,皇帝可以提拔自己中意的宰相,只要有宰相支持皇帝,其他宰相也没办法反抗。

    宋代的中书舍人,同样也是宋代政治的核心,也是因为宋代的中书舍人拥有封驳权。

    中书舍人的封驳权称之为“封还词头”。

    词头是两制舍人撰拟制诏时所依据的摘由或提要,内容多为皇帝下达的有关人事任免方面的处理意见。

    如果舍人对于当草制书的决策有异议,可以将词头封还,不予草制,即所谓“封还词头“。

    不过封驳权到了大明,已经基本上没人使用了。

    理论上,大明能使用封驳权的,有三个衙门。

    分别是通政司、六科和都察院。

    六科和都察院没有苏泽合适的位置,所以只剩下通政司了。

    通政司还有一个好处,通政司的官员拥有出入宫禁的权利。

    因为通政司需要传递奏疏,所以拥有如初宫廷的腰牌,可以进入皇帝的办公区域。

    这是内阁重臣才能拥有的权利。

    普通的外朝官员,就是杨思忠这样的吏部尚书,如果没有皇帝的召见,都是不能进入内廷的。

    这也是苏泽看中通政司的原因。

    在政局动荡的时期,大义是最重要的。

    原时空,不就是张居正和联合冯保,控制了内廷,这才成功驱逐了高拱吗?

    所以通政司的这项进出宫闱的权力也十分重要。

    苏泽连忙说道:

    “大银台,邮政乃是苏某所倡,苏某也想要为两京邮政做点事情。”

    “这件事就请大银台帮忙了。”

    李一元心情大好的说道:

    “子霖如此忠心国事,乃是我大明之福啊!”

    “本官立刻就上书,请求陛下将你调来通政司!”

    “就是不知道高首辅那边肯不肯放人了啊!哈哈哈!”

    苏泽微笑着说道:

    “苏某想要做点实事,师相那边不会阻止的。”

    听到苏泽已经和高拱通了气,李一元更是觉得这件事有把握,他又怕苏泽反悔,当着他的面起草了奏疏,然后盖上了他的大印。

    ——

    李一元亲自上书,请求皇帝将苏泽调入通政司,负责两京邮政事务。

    高拱和张居正都没有反对这份奏疏,隆庆皇帝很快就御准了这份奏疏。

    不过隆庆皇帝大概是舍不得自己的好大儿,还是让苏泽继续兼任詹事府的职位,年后还要继续去东宫上课。

    对此也正和苏泽的意思,皇宫和东宫都是政治中心,能两手抓自然是最好的。

    就这样,苏泽出任通政司右通议。

    苏泽的人物卡终于发生了变更。

    首先弹出来的,是任务完成的提示。

    【主线任务,升官从四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