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旧楚的老先生 (第1/3页)
当初,萧何只是在楚地见过稂两次。
没想到稂在渭南郡竟然还能让郡守司马欣这般称赞。
这一次萧何才觉得算是真正地认识了这个支教夫子。
一个能放弃大好未来,却甘愿在海边的村子里教书的人。
这些事,萧何起初是不知道。
但当司马欣带来了一个少年人,这个少年人如今就在潼关城教书,他是稂的学生,从齐郡的琅琊县内。
“若没有老师,我一辈子都不可能离开海边。”这个少年人带着笑容道:“我的老师总说我们要出去看看,来关中看看,去边关看看,最好去边关戍守两年,如此一来人生也算是完整了。”
曹参追问道:“他的学生都和你一样来到关中了?”
这个少年人摇头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来了,有很大一部分都留在了琅琊县,只不过老师觉得我学得最好,来关中拜谒大夫子,参加考试之后我就要回琅琊县,顺便将书籍带去琅琊县,我一共准备了十车的书籍。”
曹参也不再多问了。
司马欣示意这个少年人可以离开,他又道:“从敬业县离开,前往支教的每个孩子我都认识,就算是十年过去了,老夫也一样能一眼认出这个孩子是哪一年离开了,老夫守在潼关,就是看着这些孩子出去又回来,可能再过几年,支教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之后老夫恐怕真的记不清了。”
萧何一直沉默不言,望着黄河边的石碑,看着公子扶苏宣造的字迹,沉思着。
在司马欣的讲述中,稂的故事十分动人,学成之后支教三年,戍边一年,北伐匈奴又一年,那一年稂英勇杀敌,成了军中百长。
如果,稂的事迹到此为止,他应该是军中的青年将领,继续在军中任职。
可是稂离开了边关,回到了家中。
如果稂继续留在关中也很好,但是他又一次离开了,他抛下了这里的一切,选择了继续给海边的孩子教书。
或许是因为他的承诺,他要回到海边。
公子扶苏是个信守承诺的,那么这些支教的夫子也都是信守承诺的。
换言之,其实这些支教夫子,与其说是叔孙通的弟子,不如是公子扶苏的弟子。
支教之策因公子扶苏而兴起,那么这些人也会将支教事业传遍天下的。
当在海边教书的稂收到萧何的书信时,已是秋季。
不过最近稂见到了一个老人家。
这位老人家楚地的名仕,乃是九江范氏一系的人。
秦一统六国的战争中,项燕死了,但也有一些人留了下来,此人正是范增。
桓楚坐在海边,他想起了当初与项梁在会稽郡的谈话,以及项氏的约定。
桓楚是范增的学生,一直以来照料着范增他老人家。
现在范增就坐在一块大石上,与眼前的年轻人谈着话。
这个年轻人是个支教的夫子,正是稂。
“老人家,你也可以入秦,也可以支教的。”
闻言,须发皆白的范增笑呵呵道:“入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