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三章 任劳任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五十三章 任劳任怨 (第2/3页)

晚时分才会离开,每天午时会给一顿饭,吃完就要接着劳作。

    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占据了他们的全部时间,这与徭役该是没有区别的。

    用了午食之后,叔孙通走入作坊。

    这个作坊是以前制甲胄的大营,现在这里是一座巨大的造纸作坊,一卷卷的纸成堆地放在仓库中,妇人们裁剪纸张,将纸张卷起来存放,男人们赤脚踩在水浆中,用木盘将纸浆沥出来,晾晒成纸。

    或者是数十个男子,拿着棍子捣水浆,将水浆充分捣均。

    这里的水池很大,甚至比一亩田都要大,这样的池子在敬业县有三十余个。

    要不是土地不够了,张苍恨不得再建上百个。

    如今此地的成果可以用在别的地方,叔孙通听闻迁民之后,洛阳与三川郡各地留下了不少空地,就打起了那里的主意。

    用过午食之后人们就开始忙碌了,一个巨大到只比池子的小两寸的木盘放入池子中,而后周围站着的数十个男子将这个木盘高高抬起来,如此数次,而后抬着盘子去晾嗮成纸。

    这是一项十分费力气的活,而这样的事,他们每人每天都要进行上百次。

    要不是敬业县给的粮食足够多,这么苦这么累的活也没人来做。

    这里的粮食都是公子扶苏给的,也就说造纸的本钱也是公子扶苏的,这座巨大的作坊也是公子的。

    叔孙通离开此地,前往另外一个作坊,那是一个木雕作坊。

    这里都是精细活,每一个雕版都是无比珍贵。

    其实还有一种活字印刷的办法,只不过大批量地印书,还是雕版更好用。

    走过这个作坊,就是下一个印书作坊,这里有一位手艺十分高超的老工匠,其人掌管着墨池。

    也就是这位老工匠能够调配出足够渭南使用的墨。

    这个墨池中的水多一滴少一滴都不行。

    看了一圈之后,叔孙通回到了郡守府。

    司马欣主要抓生产效率与生产纪律,而叔孙通则要盘算本钱,如何减少成本,又不影响生产。

    不过,叔孙通只会教书,哪里会这些……

    章邯与李由在西北,张苍带着人在渭北挖渠,他叔孙通年纪大了,教书尚可,可管一个作坊,他不擅长这些,也就只能苦一苦司马欣了。

    有时,叔孙通又觉得他的眼光特别好,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但叔孙通以为,一群人中,肯定需要一个卖力的驴,或者是能干活的牛。

    而叔孙通就看中了,司马欣的这一点。

    只要给司马欣粮食吃,给他一些信任,这个老秦人出身的郡丞就舍得卖命。

    司马欣与章邯还是不同的。

    章邯是一个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更高的人。

    而司马欣不会要求别人怎么样,他只会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然后数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任劳任怨。

    无论是章邯,还是司马欣,叔孙通觉得自己都不如他们两人。

    到了黄昏时分,狸奴儿带着一群妇人正在收拾着晾嗮的纸张,而县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