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八章 “还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八章 “还价” (第2/3页)

内,嬴政翻看着这卷书,见到扶苏与李斯走入大殿内,沉声道:“张苍说这种纸,一天能制上千尺。”

    敬业县的造纸规模很大,而且用了敬业渠的水力,眼前的这个规模扶苏并不满意。

    “父皇,以后的造纸作坊是一个能够容纳上千人的大作坊,所造的纸张何止千尺。”

    嬴政询问道:“朕记得,当初北伐时,你将渭南建设成为军中制甲胄与兵器的大营。”

    “父皇,战事结束之后,大营亦可改造成为造纸的作坊,这不过是将作坊换一个用途。”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人们似乎都忘了敬业县曾经建设过作坊。

    公子扶苏是什么人,公子是能将渭南的荒地成为沃土的人。

    只要有足够的人力与物力,这位公子总能做出有益国家的大事。

    他就像是天生就是个能建设的人。

    天赋之所以是天赋,就因这是与生俱来的,别人所没有的。

    甚至,关中也有人在打听公子扶苏是吃什么长大,也给自己家的孩子多吃一些。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请命。”

    嬴政翻看着这卷一个字都不差的秦律,道:“请命什么?”

    扶苏道:“大秦一直以耕种为重,请父皇给敬业县的造纸作坊一个允许,允许那里的人可以在农忙时节,也在造纸作坊劳作。”

    “好。”

    李斯注意到皇帝似乎都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接着始皇帝又问及渭北的事,李斯知无不答,可当扶苏说出要迁民二十万户进渭北时,吓得差点咬到舌头。

    他以为当初的迁民实边的事已够大了,谁知这位公子一开口就是迁民二十万户入渭北。

    二十万户是什么概念,那该是五十万人口。

    要知道现在关中才多少人口,哪怕是把整个崤函道上的所有县搬空,也凑不到五十万人口。

    “儿臣还需向河西走廊迁民十万户。”

    李斯道:“如何迁民?”

    “迁往河西走廊之民,每户赐田五十亩,迁入渭北之民每户赐田三十亩。”言罢扶苏又递上一卷书,道:“父皇,儿臣已让程邈量过田亩,章邯在河西走廊也丈量过土地,都记录在册,请父皇与老师过目。”

    当公子说出要迁民二十万户时,李斯本想硬着头皮答应的,可当公子又说再迁民十万户,李斯硬着头皮也有些答应不下来了。

    扶苏又道:“父皇,老师,不论是建设河西走廊还是建设白渠,都需要劳动力,北伐一战关中各县的徭役名额都已用尽,儿臣只能出此迁民之策来换劳力了。”

    李斯的神色很复杂,还在犹豫到底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尤其关注始皇帝的神色。

    凡事都可折中,李斯觉得一口气迁民这么多不太现实,便道:“公子,先迁一万户如何?”

    扶苏道:“一万户每家出三个壮劳力,也不过六万劳力,白渠比之郑国渠更长,当年开挖郑国渠征发六成更卒徭役,其中三成六国战俘,又有一成刑徒,水工韩国降卒两百人,御史监工与法吏五百人,共计徭役十六万。”

    “老师所言一万户,实不足以挖渠。”

    李斯再道:“三万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