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披甲 (第2/3页)
然而起义军只是暂时收缴了他们的武器,进行了登记,然后居然就是带他们吃饭,是稠粥,白面馍馍,还有肉,有菜,也舍得放糖和盐,香的鄂尔克申觉得这要是断头饭他也认了。
阿木尔亲自来找他,没摆架子,还给他带了定心符。
“首领说了,索伦弟兄也是受苦人,被朝廷当刀使,死伤无数,好处却没捞着多少,只要手上没沾无辜百姓的血,愿意守我们的规矩,以后就是自己人。”
鄂尔克申点点头。
信不信的,他来都来了,能咋整。
他的族人没有被拆散,反而被允许聚居在一起,老人和孩子也被安置进了乡绅被处决后留下的宅院,不会受冻挨饿。
鄂尔克申则是和青壮们分别参军和加入了各类工坊。
没办法,他们认字的少,也确实暂且还承担不了“政委”“指导员”这类工作,于是只能天天晚上和那些夜校老师面面相觑。
“同志。”夜校老师忍气吞声:“认真写字,好吗?”
“好的好的老师。”努力认字的学生们忙不迭的乖巧点头,然后接着握着炭笔描字,画字。
唯独不太能算是写字。
夜校老师:……
能怎么办呢,只能慢慢教啊!
首领您说的拼音和简化字到底写完了没有啊!
急!
鄂尔克申学的也很痛苦,拧着眉头咬着牙,恨不得再去跟黑熊摔跤,也不想受这份罪,夜校里此起彼伏的叹气声和炭笔划在粗纸上的沙沙声听得他脑仁疼。
然而其实他心里是感激的。
为什么?
因为这种事,以前从来没有过。
在清军营里,上官只会嫌他们“蠢笨”,“不通教化”,打仗时让他们冲在最前,分好处时把他们忘在最后。
谁不知道读书是有出路的?
可谁在乎他们能不能读书?
他们读不起书,也没条件读书,他们的归宿就是成为一把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