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复古 (第3/3页)
朱标觉得非常完美。
然而……
“历法乃国之大事,我也没办法做决定,必须请示我爹才行。”
“不过我本人是很喜欢你的这个方案的。”
“等回宫,我会专门请示我爹,看他是什么意见。”
马钰颔首道:“应该的,他才是皇帝吗。”
接着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历法的事情,之后又继续聊如何瓦解宗族势力。
马钰又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比如:
“可以学习隋文帝,强行给百姓分户,只要成婚必须分户。”
“只不过他给百姓分户,是为了多收户税,变相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大明准备取消人头税,施行摊丁入亩之策,分户并不会增加百姓负担,反而是好处多多。”
“每个人结婚生子之后,优先考虑的都是自己这一家的利益。”
“以前不分户,户主或者是族长作为一家之主,对家族事务拥有决定权。”
“这就形成了宗族势力。”
“而且在面对宗族的时候,百姓是没有能力守护自己的小家的。”
“甚至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按照宗族的意思来。”
比如生了孩子要不要上户口,宗族说了算。
没上户口的,在朝廷就是黑户,属于家族的私产。
比如谁家去读书,谁家去种地,谁家去服徭役,也同样是宗族说了算。
只有分了户,百姓才能拿到家庭自主权。
“一旦家族和家庭的利益产生冲突,百姓肯定会优先维护自家的利益。”
“宗族对个人的约束就会越来越小,时间长了人心也就散了。”
“而且历史也已经证明,当百姓获得了更多自由的时候,可以爆发出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之后往往会迎来一次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期。”
“大明想开创新时代,就必须要建立全新的人与人的关系。”
“但这东西并不能凭空建立,要有历史依据,还要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夏商时期一切归公,百姓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主观能动性特别差。”
“西周井田制,百姓拥有了房屋、农具所有权,主观能动性迎来了一次大爆发。”
“战国时期,列国变法有一项非常关键,就是确定了家庭模式的存在。”
“就以秦国为例,短暂的实现了衙门和家庭的对接。”
“也就是说,当时的衙门是可以直接管理到具体的家庭的。”
“百姓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利益,那是拼了命的努力。”
“可以说,当时是华夏历史上,进步最快的一个时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西汉前期。”
“后来因为官吏选拔、制度不健全、缺少管理经验、生产力低下等等因素的限制。”
“西汉中后期形成了豪强,从此开始由豪强世家和衙门共同管理家庭。”
“唐朝末年世家消亡,基于相似的原因,宗族产生了。”
“宗族产生还有个原因,就是唐太宗为了削减管理成本,废除了乡一级的行政单位。”
“当时有世家帮着管理基层,勉强还可以维持旧有的制度。”
“可是世家消失后,基层就出现了权力空白,给了宗族产生的契机。”
“宗族比世家更加霸道,它的出现直接摧毁了家庭模式。”
“大明想瓦解宗族体系,就必须重新确立家庭模式,并立法来保护家庭的利益。”
“当家庭和宗族产生矛盾的时候,法律要保护家庭而不是宗族。”
“同时,重建乡一级的行政单位,进一步压缩宗族的生存空间。”
“只要大明能确保家庭模式的利益,大明也必然会迎来一次大的飞跃。”
“这不是我胡说,也不是我推理出来的,而是历史已经验证过的。”
这又是之前讲过的课,被梳理出了新的内容。
朱标心中不禁暗叹,历史真的太复杂了。
但对于重建乡一级行政单位的提议,他却持犹豫的态度。
不是他怀疑马钰的话,而是……
“唐太宗废除乡一级衙门,是为了削减管理成本。”
“若重新建立,以大明的财政状况,恐怕也很难负担的起这个重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