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匪盗实难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十一章 匪盗实难除 (第3/3页)

是暂时安静了下来。

    总督府内,老神在在、装傻充楞的袁项城与面色冷肃、隐含怒意的庆亲王相面而立,当中的桌子上摆着厚厚一摞呈文。

    “慰亭啊,直隶行省最近乱象频生,出了许多彪悍人物。老祖要你调用北洋新军进城巡察,镇压三教九流,维护朝廷形象,你为何迟迟不动啊?”

    “王爷,不是慰亭不想做,实在是做不到啊。”

    袁项城放下茶杯,伸手指了指桌上的呈文:“国库空虚,北洋缺饷,能维持前线开支已是不易,王爷若是想让留守京师的弟兄们再拿命去跟那些凶人放对,不许以重利,怕是难办啊!”

    “那你想如何?”

    庆亲王皱起眉头,顺着话头问道。他很清楚现在朝廷的财政不容乐观,钱财总量远不如眼前袁项城所掌握的北洋票号。

    “我们可以发爱国公债,就说是为了爱我大清,向全国官民借点钱。”

    “唉,慰亭啊,国家有难,臣民更难,你发爱国公债,到底是想从普罗大众手里赚点铜板,还是想从宗室王爷身上刮些肥油呢?”

    庆亲王目光幽深的看着袁项城,话语隐隐有些试探。

    “王爷说笑了,慰亭都是为太后和摄政王着想,想保住我大清江山啊!”

    袁项城老谋深算,嘴上讲的那叫一个冠冕堂皇。

    “希望如此吧。”

    见袁项城故作姿态,庆亲王顿了顿,转头敲打道:“前日议事,太后说这个国家成了南北朝,对此,你怎么看哪?”

    “太后说的,都是事实。”

    袁项城心悦诚服,点头就是说对。

    “我看不尽然,檀香山人在广粤各省点的火愈演愈烈,这是一朝;义和拳民在大江两岸生乱屡镇难压,这又是一朝,加上咱京城这一朝。这怎么是南北朝呢?我看,是三国演义啊~”

    “王爷,明鉴呐。”

    袁项城微微一笑,甘当捧哏。

    “这事儿啊,就怕往细里想。这一想啊,真透着邪。”

    庆亲王盯着袁项城,慢悠悠说道:“当年的孙权划江而治,就是今日再生拳乱的那群罪民,冷不丁出了个刘备,就是那藏头露尾、狡兔三窟的檀香山人,这一宿的功夫,眼睛冷不丁这么一眨,神州国土失了大半。”

    “哼,就是不知道,那个明里保大汉江山,暗里篡政夺权的曹操,又是哪一个呀?”

    庆亲王眯着眼打量面前人,袁项城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以退为进,反问道:“那王爷说,是哪一个啊?”

    “这个,可是不好说呀。”

    庆亲王自然不会在这节骨眼上明说,只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盯着袁项城:“不过,要是真出了个曹操,本王第一个就饶不了他!”

    “慰亭啊,本王就言尽于此,京城还有些事要办,告辞了。”

    袁项城目送庆亲王走出院子,眼中闪烁着难明的意味。

    ——

    “庆王说了,要是真出来个曹操,头一个就饶不了他。”

    袁项城审阅着手里的公文,言语像是在自我调侃。

    “哈哈哈,就做了曹操又如何?当年汉室没有曹操,不知会有多少人称王称帝,哪里会有后来的三国归晋?”

    杨皙子指了指身后的地图,对庆王的警告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可毕竟是三国归晋,并没归汉呐。”

    袁项城摇了摇头,接话道。

    “那不算什么,只要江山能重归一统。”

    听到皙子此话,袁项城顿了一顿,这才继续说道:“说得是不错,就是不知咱这大清江山,将来会归到哪里去啊~”

    “不说这些了,皙子,昨日叫你请同臣来府衙议事,他怎么说?”

    “李师傅一向不喜俗务,此番也是,来的不是他,是他徒弟。”

    “哦?是那个这些年来一直替他主持八极门的霍殿阁?”

    袁项城见李书文没来,倒并不算怎么意外。

    “不是,是他师兄,李师傅的大徒弟,近日刚回津门的秦淮秦靖波。慰亭先前应与他见过才是。”

    “哦,是他啊。”

    袁项城经皙子这么一提醒,也想起了那个言行举止颇有棱角的昂藏青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