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253【26秒引起的舆论争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0253【26秒引起的舆论争议】 (第3/3页)



    《三国杀》出海的新闻,在三国杀官网就属于被美化过的。《光明》记者看到官网新闻,再次发挥想象力进行润色。

    在这位记者笔下,带有中华历史文化元素的《三国杀》,不但已经风靡港澳台,而且还在日韩引起轰动。日韩玩家纷纷通过游戏学习中国历史,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加坡的游戏代理商,不但把三国杀引进过去,而且还推向了整个东南亚。

    记者还瞎编了一个新加坡网友的网络采访内容:“我特别喜欢《三国杀》。玩了这款游戏,我专门买《三国演义》来读,我希望以后能来中国留学……”

    官媒记者就不瞎编?

    新啥社的记者都会瞎编采访内容!

    除了《光明》帮忙吹吹吹,《海峡导报》自然也全力支持,但又尽量淡化网游元素,其文章标题为:《三国杀桌游成文化纽带,两岸三地学子共聚一堂》。

    而上次还站在陈贵良一边的《新京》,这次却又开始唱反调。

    似乎《光明》和《新京》都在反复横跳。

    其实不然,他们有自己的坚定立场。

    前者负责吹吹吹彩虹屁。

    后者负责挑起话题赚销量。

    《新京》故意忽略《新闻联播》报道的侧重点,转而把矛头指向网游和网瘾:《电子竞技比赛:是体育精神还是玩物丧志?》

    各地报纸就这两种态度。

    一是吹吹吹。

    二是讨论游戏和网瘾,质疑央视不该报道网游新闻。

    很明显,第二种报道更吸引眼球。

    甚至有报纸对着陈贵良开喷,说陈贵良18岁以前很励志,18岁以后就做游戏坑害小孩子。

    一些报纸甚至连《三国杀》怎么玩都不知道,还说什么有孩子偷家里的钱去买装备。

    陈贵良:我咋不知道自己卖过装备?

    这年头的类似名场面有很多。

    最经典的就是丁三石,在参加高峰论坛时被家长指着鼻子骂:“我儿子沉迷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都没考上好学校……有一次我连找他三个晚上。如果我三年前看到你们,我恨不得用枪崩了你!”

    丁三石心想,我三年前没做游戏啊。于是问道:“你儿子玩的什么游戏?”

    那位家长咬牙切齿道:“传奇!”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很多家长看了报纸,给报社写信诉苦痛骂陈贵良。其实她儿子在玩《魔兽世界》,但她以为这游戏是陈贵良的。

    陈贵良:是我的就好了。

    连续好几天,责备陈贵良不务正业,上了北大却不好好读书的报道越来越多。

    但争议越大,曝光率也就越大。

    好多不玩《三国杀》,甚至没听说过《三国杀》的普通人,在好奇之下跑去搜索三国杀究竟是什么游戏。

    不乏有人就此入坑。

    《中青报》的记者来得飞快,又给陈贵良做专访。

    记者:你对现在的舆论非议怎么看?

    陈贵良:其实有些报纸和家长误解了。《三国杀》玩家的每日平均在线时长只有45分钟,而且我们的游戏都没在网吧铺开,以自有电脑用户为主。那些沉迷网吧的孩子,跟《三国杀》真没啥关系。

    记者:但这种观念很难纠正过来。

    陈贵良:没必要纠正。当互联网变得更普及,人人都有电脑的时候,那些家长也会玩游戏。当下这种舆论环境,我觉得其实还好。

    记者:为什么?

    陈贵良:因为大家都在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啊。只不过其中有一些误会而已。误会可以慢慢化解,但关注孩子健康成长是永远的事情。

    记者心想,你是真会说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