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6 子窃父权,其罪当诛 (第2/3页)
之后,张岱也是一瞬间便明白了圣人为何要将事情搞得这么沸沸扬扬、甚至还要三司会审了。案情大小还在其次,关键还是要杀鸡儆猴!
之前他虽然满腹疑惑,但也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那是因为太子实在是低调的没有什么存在感。
张岱来到这个世界以来,大多数时候对太子都是只闻其名而不见其人,这固然是因为太子要为母守丧的缘故,同时也是因为太子在时局中几乎没有什么事迹流传。
如果不是因为许多高官子弟都任职东宫官而享有不低的品阶待遇,加上太子的一些亲属家人也偶尔可见,张岱甚至都要怀疑咱这大唐究竟有没有这位太子?
太子都如此低调、完全乏甚存在感了,谁又能第一时间想到源洁会因为子窃父权而戳到圣人的敏感神经?
而圣人为何会如此警惕,这一点外人也很难说清楚。且不说帝王父子天生就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与竞争,兴许哪天晚上圣人临幸妃子发挥不好,继而感叹盛年不再,接着便生出对年轻皇子的厌恶与警惕,这谁能说得准?
又或者随着太子丧期结束,将要逐步回到时流的视野中来,而圣人恰好抓住这么一件事,狠狠的来上一把杀鸡儆猴。
总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源洁就是这么倒霉,恰恰撞到了圣人有此需求的枪口上来,结果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样一个结果,还真的跟张岱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将这件事捅到圣人面前去,往小了说是他作为一个消费者在进行维权,并且还在维权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阴阳合同的问题。
往大了说他作为一个供奉近侍官,在察觉到朝廷对于赃物处置的程序中有此漏洞,进奏朝廷希望修补漏洞,从而强化司法过程的公正和清晰度,帮助朝廷挽回损失,这也是一个正臣、直臣该做的事情!
而且抛开了圣人那点小心思不说,张岱也觉得应当树立这么一个典型出来。
唐代职权滥用的问题本来就非常严重,而子弄父权甚至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了。诸如姚崇在长安担任宰相,他的儿子们在洛阳卖官鬻爵。宋璟乃是清直的典范,但是他的儿子几乎没有一个好东西。
还有之后上位的宇文融,同样是因其子贪赃纳贿甚巨,从而再次遭到贬谪。一直向宰相冲刺的卢从愿,则因其子高价卖粮给官府遭到御史检举,从而断绝了拜相之路。
这些大唐的官二代们,他们自小生活在权力中心当中,所见到便是父辈弄权作威的事迹,耳濡目染之下将此当做寻常,自然而然的加以模仿。
可是他们却又没有相匹配的阅历与能力,尤其没有相应的权势,自然便将主意打到父辈所掌握的权力上来。
他们的行为轻率莽撞,目的与手段有时候都浅薄的可笑,因此累及父辈,乃至整个宗族都为之覆灭。
源洁为什么敢搞这些事情?并不是因为他蠢,而是因为时代风气如此。
他们自然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