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9章 河北之乱开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319章 河北之乱开启 (第1/3页)

    泰山郡治,奉高县。

    孔融在狱中见到了曹操。

    “孔文举,鲁国孔氏已被定为叛逆,吾奉诏讨逆,不愿杀及无辜……你若怜惜家人,当检举不法,供述罪恶,以免老幼尽灭……”

    曹操递给孔融一壶酒,看样子是打算给孔家一点机会。

    “老幼尽灭?曹孟德,你敢吗?哼……那刘备与我有怨,要寻衅罢了,一死而已……你等祸国贼子难道敢尽屠吾宗?!”

    孔融大灌了几口,倒是开口说话了,但对曹操没什么好脸色。

    他其实不怎么了解招标令的威力,毕竟他一直被扣在泰山。

    “你鲁国孔氏还真把自己当宣尼公传人了?”

    曹操摇了摇头:“褒成侯一门才是孔仲尼之后,你鲁国孔氏不过倚名传代而已,有何不敢尽诛?你鲁国孔氏比之故博山侯如何?博山侯能绝嗣,你鲁国孔氏就不能吗?!”

    曹操可没瞎说,汉代官方认定的孔子传承确实不是鲁国孔氏。

    汉末,孔子既不是王也不是圣,只是各地官学与雒阳太学会尊孔子为学术宗师——仅止于此,地位远远没到后世那种程度。

    汉元帝时,大汉真正走上了独尊儒术的路线,封帝师孔霸为褒成君,此后孔霸嫡长一系就一直住在京师长安,这是官方认证的孔子嫡传。

    孔子的其他后裔,是基于孔家的食邑鲁邑孔里发展而成的。

    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主政期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并封孔均为褒成侯,食邑两千户。

    孔均是孔霸的嫡长一系(长子长孙嫡传)。

    追谥孔子,封孔子嫡长一系为侯,这当然都是政治拉拢。

    而孔家给出的回报,是全力支持被视为‘圣儒’的王莽,列在劝进王莽名单第一位的,就是曾任大将军加丞相的孔光。

    ——当时孔光刚刚去世,但他的名字依然出现在了劝进表第一位,追谥孔子这事对孔家子弟而言确实是必须回报的……

    孔光是孔霸的第四子,是当时的士林领袖,受封博山侯。

    而王莽封孔均为侯,就同时造就了两个孔氏侯府。

    一个是孔光的儿子孔放,袭爵博山侯,这一支势力极强,在鲁国、济南等地,但却是分支。

    一个是孔均的褒成侯,住在雒阳,这才是孔家长房嫡出的主支。

    王莽称帝之后,由于其政策对世家大族不利,褒成侯孔均辞官还乡,表现出不愿再与王莽合作的态度,被王莽削了爵。

    而袭爵博山侯的孔放做了什么,不知道……

    但他父亲孔光名列劝进王莽第一位,孔放怕是很难回头的。

    反正光武帝击败王莽‘拨乱反正’之后,孔放一族最终被记为‘无子’,博山侯一门‘绝嗣’,博山侯国废除(博山属济南郡)。

    孔光、孔放一门,当时几乎可以算是天下第一的士族领袖家族。

    孔光集大将军与丞相于一身,孔放很早就担任了黄门侍郎、给事中,是天子近臣,怎么会混到绝嗣除国这种地步?孔放连个族子都找不出来?

    不知道,史书没记,连孔放在王莽称帝后的职务都没记。

    反正孔放一门绝嗣了,至少这个词听起来比较体面。

    同时,鲁国与济南的孔氏族人当时也‘因战乱流离四方’,至于是因为什么大规模战斗而流离……不知道,史书也没记。

    毕竟战乱流离这个词听起来也比较体面。

    只有孔均被光武帝找到,重新请回了雒阳,仍复为褒成侯,其嫡长一系仍为太学祭祀,食邑降至百户。

    其实,博山侯孔放的家族,就相当于现在的鲁国孔氏,是势力极强的世家,但并不是官方认证的孔子嫡传。

    褒成侯嫡系才是孔子传承。

    ——当年博山侯一门都能‘绝嗣’,现在的鲁国孔氏当然也能‘绝嗣’……

    目前的褒成侯嫡长一系仍然在雒阳,现任褒成侯名叫孔完,这才是‘受国家保护的文物’,与孔融所属的鲁国孔氏早就在三代之外了。

    这就像是刘备和刘协的关系一样……刘协是需要保护的文物,但刘备并不是……

    招标令是将鲁国孔氏定为了标物,与褒成侯这一系可没关系。

    曹操接受了领战之职,他知道这会得罪很多士人,毕竟孔家这个姓确实能让天下士人卖些面子。

    但如果孔家不给曹操面子,曹操也不怕杀尽鲁国孔氏之人,只要孔完活着就行……

    反正……绝嗣嘛,谁知道是啥原因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