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惯例 (第2/3页)
全可以推到泰山贼身上。
要不然陶谦为何不找臧霸助战?
因为臧霸就是泰山华县人啊,打劫别人老家肯定不能叫人合伙……
不出意外的话,去年阙宣是做了陶谦的手套,在下邳一带清除那些反对陶谦的宗族,顺便劫掠钱粮,腾出土地。
——屯田之事应该是真的,这本就是刘备和陶谦共同商议的方式,只是陶谦一直在持续清洗,而且下手比较狠,压根没找理由。
这种持续清洗造成的结果,就是阙宣必然会因此坐大,州内反抗陶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秋季收获后,陶谦和阙宣一起去抢泰山郡,但这时候阙宣已经有点别的心思了——陶谦养了条猎狗到处咬人,但这狗养得太壮了,铁链子拴不住了。
之后阙宣借着‘拦不住张超’的借口,挣脱了铁链,脱离陶谦的视线,撤回到下邳开始反抗陶谦。
而陶谦打劫泰山的事儿,肯定也被阙宣吐了出来,于是之前进入徐州的泰山贼都加入了阙宣的部队。
臧霸孙观等人大概也因此得知了陶谦打劫华县的事儿,只是他们没有明着进攻陶谦,但多半会暗中给泰山老乡提供支持。
失去了臧霸和阙宣的支援,面对泰山贼的大举进攻,陶谦肯定是疲于奔命的。
到了今年初,阙宣又得到了某些人的‘投效’或是资助,实力膨胀,便自称天子,正式起兵造反。
而臧霸作为刘备举荐的骑都尉,却没有主动向刘备通报此事,对讨伐阙宣也不怎么积极,这就能印证刘备的想法。
站在臧霸的立场上,他之前看到的是刘备和陶谦一直合作紧密,臧霸无法确定刘备会有什么反应,不通报才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阙宣是陶谦、臧霸、泰山贼、以及阙宣背后的投资人一起养出来的。
而目前正在入侵彭城的泰山贼昌豨,大概也是类似的情况。
那么现在,就有了两个问题摆在刘备面前。
第一:阙宣背后的人到底是谁?
第二:臧霸对陶谦不满,糜竺与张超徐璆不和,陈登和王朗不和,如今徐州已经形成了各家互不统属且相互有仇的局面。
刘备要考虑的并不是怎么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而是……怎么利用这个局面?
……
在言而有信的按标酬功之后,招标令再次发出了。
这次,对昌豨的招标令同步发往了兖州和豫州东部,以及淮南等地,范围扩大了很多。
同样的,参与者都属于竞标关系,不需要投奔刘备,就算将来与刘备为敌也没关系,干掉昌豨就行,还能免前罪。
而且照样是刘备的部队当主力。
刘备打算把这事办成‘惯例’。
谁敢造反,谁就必须成为标的物。
而且,要是刘备领头讨逆领成了惯例,那就会产生另一些惯例了……
鉴于阙宣的实力超出了预料,估计昌豨也是如此,因此刘备把剿灭昌豨的功酬提高了一档。
平定泰山的首功者,将拜为征东将军,封县侯。
征东将军在汉代不算重号将军,但却是常设将军,仅在刘备的右将军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