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封锁 (第2/3页)
能有些不恰当,因为其中也包含了商人、海盗、盐贩子、江湖骗子等等……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有钱人。
而且这年头可没有飞机高铁,来一趟不容易,就算不入学院,怎么也得逗留很长时间的。
毕竟来都来了,哪怕是去看看热闹呢?
有了人员流动,原本沉寂的商业也就有了些活力。
最重要的是,只要商业流通,钱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若要问刘备最怕什么——他现在最怕的就是钱这种一般等价物失去价值。
因为刘备手里有大量从卢龙塞带回来的钱,除此之外别的都不多。
这些年青州太乱,钱的作用很小,粮食和布匹才是青州的硬通货。
但眼下却又非常缺少粮食和布匹,也就是说青州实际上非常穷,家家都穷,刘备也非常穷——即便刘备手里有大量铜钱,但本质上依然是个穷光蛋。
毕竟钱没能流通起来就不是钱,只是一堆铜而已。
向本地人发钱刺激消费是没用的,因为市场需求没有激发出来,钱根本没法运转。
激发市场是要激发出人的需求,比如安家置业等生活需要,或是提高生活品质、追求阶级跃迁等更远大的目标,人们有了需求才会产生商业行为。
否则就只需要在地里刨食,在家里纺麻织布——基本温饱是可以从地里解决的,男耕女织是传统。
如果市场结构和人员构成不变,发再多钱也激发不出内需,只会让人们在坟墓里增加些陪葬品。
这些外来人口数量不算多,他们在平原、临淄等地的各种生活消费也不高,但他们能使铜钱再度成为青州市场流转的主要交易物,也能让一小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商业活动。
外来人口的消费都是吃住行等刚性消费,虽然目前交易额不大,但只要货币开始流通,就会进入正向循环。
豪族会重新经营起他们的店铺,这些店铺有了客户,就会增加工作岗位。
新增的工商业工作岗位会使得一小部分佃户在农闲时来当打工人。
打工挣了钱就会添置家用,至少占用了织布的时间得购置衣物吧……要方便工作,也会购置其它的工具。
为了持续挣钱,打工人们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比如在城内租房或买房生活,或是买匹驴子代步,再或是自己设法也开个小店。
这些需求,其实来自于‘新的生活方式’。
同时,各个学院开始招生。
无论什么人,为了阶级跃迁,大多会尽可能的让孩子求学。
士族家里的孩子可能看不上其它学院,多半会拜入名士大儒们的学府。
但佃户、商人、海贼……这些群体的孩子,大儒们不收,那就多半会拜进其它学院。
这都不用特意宣传,因为孩子上学可以领补贴退租子……而且正常人都知道,让孩子学门手艺,总比啥都不会要好得多。
孩子要进学,那需求可就更多了。
打工人们有了生活需求,也挣了点钱,成了新的消费群体,自然也会引来新的工商从业者。
消费需求就会这样持续增加,各行各业都会因此得以运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