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章 【沈十七是谁】(6000) (第2/3页)
江百岁!
·
沈十七,真名江百岁。
他的妹妹沈十九,真名江花开。
兄妹俩的名字,分别取自“长命百岁”和“花开富贵”这两个吉祥话。
想来乡下孩子起名不如城里人讲究,才会取这种名字。
·
酒店房间之中,陈言盘腿坐在地上,一番打坐冥想后,他将元气在周身搬运数遍后,睁开眼睛来的时候,双目之中隐然闪过一丝神光。
这就是登台境修炼到深处后的特征了。神识圆润完满,神光自溢。
陈言轻轻吐了口气,然后心中也不知道是这几天的第多少次开始默诵那篇沈十七留下的《寄神篇》!
全文默诵完毕后,陈言逐字逐句的细细思索着。
这篇《寄神篇》的功法,不修元神,不修元气,也不是体修!
而是……
修的心境!
原本修炼元神的阶段,勘破贪嗔痴这些东西,用这些东西来修炼元神,让神识壮大……
而贪嗔痴这些情感,说到最后,其实都和一样东西有关系。
心境!
一个人的心境如何,表面上看和元神无关,但其实恰恰是修炼的根基土壤。
心境越发圆满,在贪嗔痴这些情感的勘破之中,收获越大,获益也就越多。
可以这么说,心境,是一种“资质”。
很多里,修仙的资质是灵根。
修炼体术的资质是筋脉体质。
而心境,则是修炼元神的资质!
心境越圆满,元神的潜力就越大!
·
原本,心境这个东西,是很难去“苦练”的。
因为,我即我。
一个普通人的心境,说穿了就是自己本人的一辈子的经历,所见,所阅,所历,所感。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经过这些后,心境自然有所成长。
但……也就这样了。
到头了。
人的自己的经历,终究是有限的。
短短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就摸到天花板了。
除此之外,可能看一些书,也可以增加心境。
比如看前人留下的著作,看一些类似哲理的东西,看了,有所感悟……
但,书上读来的,终究还是浅。
那一丝增长,终究隔了一层,收益慢,也少,想要积少成多,耗时耗力——还要讲究一个东西,悟性!
这么说吧,你让两个人都一起读王阳明的传习录。
两个人读完后的收益,肯定多少是不同的!
因为悟性这个东西,本身又是另外一重门槛。
真真能让心境得到最好增长的,就是亲身经历才好。
可人,只有一辈子,也只活一世。
比如勘破“生死之间大恐怖”这个东西。
每个人也只有一次勘破的机会,就是自己快死的时候。
死完了,也就完了。
你通过一次死亡经历,领悟到多少,那就是多少。
没有给你第二次的机会。
·
但,《寄神篇》,就不同了。
裂幽为谷!枝蔓分离!!
陈言再次默诵完毕后,长长的吸了口气,双目之中的震撼之色渐渐浓郁,脸上更是流露出几分激动来!
“裂幽为谷!枝蔓分离!”
陈言低声喃喃自语着。
神为幽,裂幽为谷……
“这尼玛就是一个分身术啊!!”
·
将自己的元神割裂出来,分出来一道,或者多道!
然后将分裂出来的这一道元神,寄托出去……
附在他处……
可以附体为人,也不拘于物,或者兽!
甚至可以说,只要修行此法的人愿意,甚至可以体验一下“一块石头的人生”或者“一只羊的一生”!
将一丝元神寄托在一块石头上,天长日久,风吹日晒,去体验和感悟一块石头恒久不变的那种体验。
或者,去当个牛马。
风吹雨淋,劳累干活,老了还要遭受一刀宰杀,裂骨割肉,以自身血食去供养主人……
不同的“一生”,体验一遍后,经历下来,自然都有不同的感悟!!
而带着这一番感悟,寄托出去的元神,可以在一生结束后,回归本尊!
将这一份体验后的感悟,带回本尊。
然后……心境自然增长,强大!
以此法来修炼心境,几乎可以无限的增强心境。
而心境,是元神的资质。
心境越强,元神的潜力越大!
也就是说,旁人修炼元神,满分一百分。
掌握了“寄神篇”,理论来说,满分是……没有满分上限!
这种功法,哪怕放在域界,也绝对是最最顶级的功法!!
拿出去可以让绝顶强者当压箱底宝贝的那种!
陈言读懂了《寄神篇》后,才忽然明白,当初沈十七让自己立下誓言不许外传,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这种功法若是让人知道了在自己手里,恐怕有心的修士,就算拼上性命也要来巧取豪夺!
以自己现在的修为,若是让人知道自己有这么一篇可怕的功法,就如同三岁小孩子拿着千金,招摇过市!
想明白这一点,陈言顿时一身冷汗,同时心中下定决心。
这篇功法,他谁也不会说!半个字都不会透露!!
而且……
寄神篇!
“所以……沈十七这个家伙的来历……应该是,某个大能的分身!用来经历一世,感悟心境的一具分身!!”
等一下!
卧槽!!
沈十七的本名……江百岁?
百岁?!
陈言眯着眼睛,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味道来。
恣意纵情?!
百岁尊者?!
·
用力擦了擦冷汗,陈言带着心中的猜测,等怦怦跳动的心脏慢慢缓和下来。
是了!
难怪说恣意纵情啊!
当初林清泉说的,百岁尊者派人来这个世界归化一些修士回去……
那个百岁尊者的道法就是恣意纵情。
可不就是恣意纵情么!
人家修炼的是《寄神篇》啊,可以无限的体验不同的人生。
可不就是要尽情的感受人生么!!
把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