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指挥部解散,突击队回家 (第3/3页)
闷的问:“咱居委会什么时候有了播音员?”
马红霞仔细听,也很纳闷:“我怎么听这个声音,像是张红蕾的播音腔?”
张红蕾是海滨市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本市名气很大,专门负责一些重大新闻节目的播音工作。
马红霞不太会说普通话,于是她就跟着电台播音员学说普通话,所以她对市内几位播音员的语调都很熟悉。
钱进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他今天休息,便处理了在供销社最后的一点公务后下楼去接待自家兄弟。
这次他跟突击队只能短暂接触,关于他工作的调令已经下来了,国庆节后就要奔赴首都参加新部门成立工作,并接受为期一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
今天天气很好,阴阴沉沉的。
根据天气预报,又有一场秋雨安排上了。
钱进估计这场秋雨结束,地里庄稼就该抢收了。
今年海滨市农村地区的秋收肯定不是丰收,但相比旱情突发时候国家和海滨市府的悲观估测,却要好上很多很多。
进入泰山路主干道,他就看见居委会门口小广场已是人头攒动。
有大红横幅高高挂起:
热烈欢迎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完成抗旱工作胜利凯旋!
鲜红的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楼前的空地上,魏香米正在安排一群以老大爷老大娘组成的锣鼓队列队。
锣鼓队尝试着敲打了一番。
齐德隆冬强。
老同志们敲锣打鼓的节奏不专业,却很有力气,把氛围给搞出来了,敲的有一股子喜气。
附近的居民、闻讯赶来的家属们挤在了路边,小孩正好放假,到处乱跑,搞的电车要进站了无处停靠,售票员手里的铃铛摇不出声来,只能半路停车让乘客下车。
钱进到来,在居委会帮忙的赵大妈急忙递给他一面红纸糊的小红旗。
基本上到来的人手里都有这么一面小红旗。
然后一些歇班的高个子青年工人被叫来,两人一队拉了横幅,上面是标语:
“热烈欢迎泰山路劳动突击队抗旱凯旋!”
“向抗旱英雄学习!向抗旱英雄致敬!”
钱进看乐了:“好家伙,至于这么隆重吗?了解内情的知道咱是欢迎劳动突击队队员,不了解内情的估计以为咱是欢迎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呢。”
魏香米抿嘴笑了下,解释说:“今天咱们的欢迎活动有特殊意义,省里都派报社过来拍照准备登报宣传呢。”
钱进一愣:“啊?还有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魏香米说道:“你怎么不知道?这事我不是给你打电话说过吗?”
钱进仔细回忆,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不过他灾后回到供销社要进行工作移交,非常忙碌,精力有限,很多消息都当耳旁风了。
魏香米继续说:“今天市广播电台还把张红蕾播音员借调给咱了呢,你不会连她声音都听不出来吧?”
钱进恍然大悟。
原来上午那热切的播音腔还真是张红蕾的。
他们正聊着天,东边路上有人大喊:
“回来了回来了……”
人群哗啦哗啦的往东流淌。
几辆清洗一新的卡车缓缓行驶在泰山路上。
车头刚挂上了大红花,车斗里满载着队列整齐的突击队队员。
这些人别管男女都晒得黝黑,不过精神昂扬、士气高涨。
他们穿的是绿色六五式军装,只看外表确实像是从前线凯旋的军人。
特别是他们还背着打着补丁的帆布背包或捆扎着行李卷,提着装了搪瓷脸盆、茶缸的网兜,更是跟外出作战的军人相像了。
当然,没有最重要的肩章和枪械。
更当然,要是有了这些东西那可就不正常了。
随着卡车缓缓驶近,现场的气氛被逐步点燃。
“回来啦!孩子们回来啦!”好几个大妈扑到路上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声音洪亮。
周围的人大惊,赶紧把她们拖回来。
锣鼓敲得更响了。
咚咚锵,咚咚锵!
路边吆喝的声音比锣鼓声还要响亮,多少人都在扯着嗓子招呼家里的孩子:
“二娃黑了不少啊!行,也结实了!”
“丫头、哎哟我的丫头诶,怎么瘦成这样啦?哎哟这一次可是辛苦啦!快回家妈给你做点好吃的!”
“瞧见没有——我家山湖在最前面,告诉你们他现在是突击队的分队队长——好,山湖,好样的!你们都是好样的!”
问候声、赞扬声此起彼伏。
归来的队员们脸上多少带着疲惫之色,但他们肯定是提前得到了要上报纸的消息,一个个始终目不斜视、腰板笔直。
魏香米一边鼓掌一边对钱进说:“挺好呀,领袖同志说的对,知识青年就应该到农村去。”
“你看这两三个月的农村生活,把他们身上的城市娇气全给褪去了,给他们身上增添了不少劳动者才有的硬气……”
卡车停靠在居委会广场前,很整齐的进行排列。
好几台照相机噼里啪啦的照。
钱进知道这应该是市府对自己的投桃报李,或者说对自己抗旱工作中多次立功的奖励。
省里乃至国家肯定要宣传这次海滨市发动劳动青年重新下乡支农的决策,这是个很成功的决策,城市青年们确实给农村帮了很多忙。
而劳动突击队属于海滨市等少数地市才有的单位,这种单位式集体下乡进行劳动,效果尤其好,宣传工作自然是重点。
但宣传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并且还是这么大张旗鼓进行宣布,那绝对是有高级领导做过特殊指示的。
卡车车斗打开,队员们扛着简单的行李、拎着各种工具跳下车重新列队。
照相机继续噼里啪啦。
在街坊们热切的目光和喧天的锣鼓声中,队员们纷纷露出骄傲笑容。
“回来了!回来了!”有当妈的看到又黑又瘦的孩子忍不住上去拉人。
“欢迎回家!”魏香米举着喇叭吆喝,同样很激动。
王东作为队长很正式的跑到她和钱进跟前进行汇报。
一个不落,全带回来了。
魏香米拿出稿子准备讲话,突然有人挤过来在她耳边说了几句什么。
她顿时露出震惊神情,踮着脚尖往旁边看。
正在跟王东说话的钱进身边也挤过来一个人,说道:“钱副指挥,韩总来了!”
钱进当即:“我草!”
王东傻乎乎的笑:“韩总?哪个——等等,韩总指挥啊?”
他赶紧问钱进:“钱总队,韩总指挥也来迎接我们凯旋?”
“你还真凯旋上了,就是去干了点农活而已。”钱进一边揶揄他一边往四周看。
没看到人呀!
他推了王东一把:“赶紧回去整队。”
记者们拍照结束,队伍已经散了。
队员们和家人拥抱,和前来欢迎自己的熟人进行握手拥抱、拍肩问候,还有人准备回家了。
热热闹闹的欢迎现场如同一锅煮沸了的饺子,然后在煮锅外面,一辆黑色伏尔加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旁边的梧桐树下。
这辆车在这个以自行车为主的居民区显得格外突兀。
车门打开,穿着灰色干部装的韩兆新下车,他身边照常跟着心腹大秘。
钱进终于看到了他,赶紧往外挤。
结果人群误会了他的用意,又把他给推回去:“钱总队,今天可是突击队的大好日子,你作为总队长怎么能够提前离席呢?”
钱进急忙喊叫道:“我不是离席,是韩总来了!往西边看,韩总来了!”
“韩总?哪个韩总?”还有不那么敏感的人疑惑。
但人群边缘还是有人眼尖,一扭头把二把手认了出来,失声惊叫:“哎哟快看,我这没看错吧?是、是咱们的韩兆新领导!”
叫嚷声迅速传播开来。
从人群外围开始,居民们纷纷扭头,然后此类惊呼声连续不断的响起。
这下子主角换了。
人群呼啦转移向韩兆新。
钱进趁机赶过去把二把手给护住了,否则人群能冲垮他!
韩兆新一边笑一边鼓掌,然后又往四周挥手:“同志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