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气象台送消息,指挥部齐震动 (第2/3页)
持一定给!”
郑国栋笑了起来,说道:“我说的是以后,是抗旱工作结束以后。”
钱进叹了口气:“这个不着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先做好眼下的事。”
“眼下,这旱灾是越来越厉害!”
现在海滨市远离海岸线的内陆地区,比如安果县,全县土地就像一块被放在炉火上反复炙烤的巨大土坯,炎热从地上往外冒,空气都被蒸腾的滚烫扭曲了。
很吓人。
钱进在21世纪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如今也算是开了眼。
今年入夏虽然不能说是滴雨未落,可之前的零星雨点实在不起作用。
还好多管齐下,抗旱工作准备的早、开展的早,又全市上下一心开展工作。
这真是旱灾无情人有情了。
山区积攒多少年的地下水脉开发出来,运水路四通八达,地质勘查队步履不停,打井队四处出击,然后越来越多的滴灌水管送去农村。
就此,农村旱情严重但不至于重蹈覆辙让农民过不下去。
尤其是随着滴管下乡,有些生产大队的农田开始绿意盎然了。
七月中旬钱进从下马坡转而去北昌盛大队,汽车从路上卷着干烟尘开过,他从车窗往外看,当地农田里是跟下马坡大队农田不一样的大片绿色。
钱进到了大队部,大队长盛建功看见他激动的拿巴掌往腿上一个劲的拍:
“哎呀,贵客临门、贵客临门!钱指挥是您来了呀,走走走,快跟我去地里瞅瞅……”
“这次不请我进去喝杯茶水了?”钱进调侃他。
上次他带服务队的技术员来北昌盛生产大队现场教学,盛建功一个劲招呼他先去办公室喝茶水。
盛建功闻言咧嘴笑:“喝,该喝还得喝呀,哈哈,不过咱先去地头上看看,看完了咱们回去使劲喝茶……”
“喝什么茶?该招呼钱指挥喝酒呀。”会计兴奋的说。
他们开着玩笑随便找了一片地头。
东边地里的玉米已经快有人的膝盖高了,西边是荞麦苗刚刚长出来没多少。
风吹过,东边绿色波浪摇曳,西边也有点点绿色在枯黄土地里开花。
钱进去地里查看情况,连连点头。
科学抗旱就是有道理。
这些采用了滴灌的农田,由于水分从根部持续缓慢供给,土壤深层保持了湿润,庄稼吸收了水分顶住了高温炙烤,长的相当精神。
再往四周远眺,处处都有绿意在顽强的绽放。
钱进掐了掐玉米叶,有汁水渗出来:“行,长得不错……”
“说句实话吧,钱指挥,这不是不错,是他妈太好了。”盛建功忍不住又拍起了大腿。
“要不是咱都知道怎么回事,要是你随便找个外地人过来看,打死他也不信咱这里是经历了二十年一遇的旱灾啊!”
“你瞅瞅这玉米苗,长的多好呀,长的多好呀,以前没旱灾的时候,也就这个样吧?”
会计配合的说:“一点没错,我是研究过怎么回事了,就是这个滴灌技术厉害。”
“它省水啊,把水专门供应给庄稼,然后它也省了尿素。往年这尿素得省着点用,一袋子尿素给两亩地用,其实不太够。”
“结果今年把尿素跟水兑一起,一袋子尿素能给十来亩地用,而且苗吃肥料吃的慢、吃的均匀,长的可真好……”
钱进说道:“对,因为以往你们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浇地,浇地后再撒上尿素这种氮肥,会导致严重的肥料浪费。”
“将氮肥跟水兑一起,一点点的释放给庄稼,庄稼对肥料利用率高,长的就是好。”
会计钦佩的说道:“钱指挥文化水平高,说的一点不错。”
“还不止是这个呢,我研究了,还有地里没有野草争水争肥了。”
钱进笑道:“这大旱天反而帮了庄稼,要是没滴灌,庄稼也活不成。”
“就是这回事。”会计兴奋的咧嘴笑,“野草可没有滴灌来帮忙,它们冒个头就被太阳给烤死了,哈哈!”
附近顶着太阳浇地的农民也闻声而来。
钱进跟他们握手:“同志们辛苦啊,这大热天的还得浇地。”
“钱指挥,您才是辛苦啊,这大热天您还得下乡,您这样的干部是这个!”一个黑漆漆的壮汉右手抓着他的手,左手竖起大拇指给左右看。
他还说:“以前都说干部们腐化了,有问题了,老百姓又要过苦日子了。”
“我老四没啥吊本事,去不了城里看看其他干部啥样,反正我是看见你钱指挥了,你钱指挥是市里的大官,结果抗旱这活你是哪里苦去哪里、哪里需要人你去哪里。”
“我别的不管,反正我是见到真能干事、真愿意给农民帮忙的干部了,我觉得咱国家以后绝对牛逼!有你们干部领路有俺农工阶级努力,咱国家差不了,是不是?”
钱进拍他胳膊哈哈笑:“这位同志思想站的很高啊,你放心,国家以后就是差不了,一定会牛逼!”
他看看汉子晒破的皮,将自己的草帽递上去:“还是得小心,别晒伤了。”
“我们都是排班了,这滴水管不能歇着,一块地一块地的轮流来,等过两个月、三个月进秋了,准能有好收成。”盛建功说道。
钱进问道:“滴管有几套了?”
“五套了。”会计兴奋的说。
“够用吗?”
“够用,我们全大队够用,反正就是24小时轮流转,人不歇滴灌设备也不歇,这样一圈圈的转,能给地里庄稼转活了。”
大队干部们满脸欣喜。
对农民来说,钱也比不上庄稼丰收。
民以食为天。
有钱没票买不到粮食,而庄稼丰收则注定会有粮食填肚子。
他们视察滴灌效果,更多的人闻讯而来:
“领导,你这个滴灌真管用!这点点滴滴的,比哗啦啦的大水还顶事!”
“它省水啊,庄稼用了还长得精神!真叫人服气,你本事老汉我服了!”
钱进还得去看其他使用了滴灌技术来给农田救命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效果很好。
他当初培训的那支“滴灌技术服务队”已经成了香饽饽,回到所属公社后,被分到滴管的各生产队争相邀请去指导安装。
滴灌水管所到之处,一片片濒死的田地重新焕发出微弱的生机。
尤其是那些耐旱的荞麦、谷子、绿豆之类,补种之后在滴灌水的滋润下,发芽率极高。
不过这只是部分地区的良好情况。
绝大多数地区的农田里,种了玉米、种了耐旱农作物,可长势不怎么样。
原本该有人膝盖高的玉米现在枯瘦矮小,多数绿叶是黄绿色的。
大片玉米地里全是残株,它们顶多算是活着,全靠社员们省下喝到嘴里的水,拎着水桶一勺一勺的舀了浇给庄稼。
这也算是人力版的滴灌式精准灌溉了。
钱进和指挥部、指挥所的所有人,和农民们、支农的城市青年们现在已经拼尽全力了,总算保住了秋苗的活路。
可是保住活路没有用。
必须得有雨水落下来,后续供水必须得跟得上,否则等到入秋玉米根本没法结玉米棒子。
等到入冬,所有庄稼都得死!
这样就是最差结果了,努力了、拼命了,结果还是绝收了。
钱进对这事也是愁。
他只是人,不是神仙,没办法降水,只能一个劲的催促国外的合作商,赶紧将采购的液压式深水井打井机送到国内来。
就此,海滨市这座曾经依山傍海、风调雨顺的城市,整体来说如今依然笼罩在这场覆盖千里的旱影之下。
七月十二日午后,依然是晴空万里,别说阴云了,连点风都没有,空气中那份凝滞不动的燥热越来越重。
海滨市气象站的观测分析室里,工作人员阴沉着脸各自忙活。
风扇坏了,暂时没人能修,因为城里的修理工都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