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300万美币的顶尖人才?这也太便宜了!奉旨赚钱! (第3/3页)
老胡有事他是真上啊!
以梁劲松的能力,担任新项目的CTO或联合CEO,绝对绰绰有余。
早年在AMD公司任职,之后进入湾积电,凭借0.13微米的工艺制程一战成名。
随后加入山星,出任芯片部首席技术官,将28纳米制程的良品率从20%提到了95%以上,从而增强了山星在逻辑芯片领域的竞争力。
简单来说,若是没有梁劲松的加盟,山星在中高端芯片市场,也得看高通、湾积电的脸色。
陈延森在三天前,就把属意的候选者名单发给了人事部,而梁劲松,赫然排在第二位。
他想了想,便把见面地方定在了京兆尹。
……
……
次日傍晚,华灯初上,灯火璀璨。
京兆尹门口,陈延森正和胡锐晖闲聊。
“一次性授权费2000万,再加0.5%的版税提成,这价格很合理,回头我让工作人员跟你对接。”
胡锐晖连忙应下,生怕陈延森反悔。
要知道,玄枢架构的性能远超英伟达、ARM的同类型产品,而后者的前期授权费就得1000万到5000万美币,版税抽成更是高达2%。
除非是苹果、英特尔这样的大客户,才有机会拿到0.5%的超低版税比例。
显然,陈延森是在投桃报李,感谢他帮忙牵线。
“梁劲松在山星、湾积电的待遇怎么样?”
陈延森笑笑,摆了摆手,随即漫不经心地问道。
出来打工,无非是为了钱和权。
第一,钞票要给足;第二,信任和权限要给到位。
“你这个问题,倒是把我难住了,我跟梁劲松认识了七八年,倒还从来没打听过他的收入。
他在山星的职位是半导体业务总裁,我可以帮你询问同行、同职级的收入水平。”
胡锐晖微微一怔,皱着眉头说道。
“胡先生,麻烦了。”陈延森礼貌道谢。
他之前看过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对梁劲松这类人的收入有一个大概了解,但在谈判过程中,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多掌握一点信息,总归没坏处。
如果连钞票都没给到位,还想把人挖走,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梁劲松这种级别的人才,早已过了为温饱奔波的阶段,人家更看重的是平台、资源,以及付出与回报是否匹配。
真要是开不出有诚意的条件,别说让他放弃现有规划加盟,恐怕连坐下来深谈的机会都未必能争取到。
陈延森心里门清,所谓的谈判技巧终究是辅助,实打实的利益才是撬动人心的关键。
尤其是对梁劲松这种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见过大世面的人,虚头巴脑的承诺远不如一份清晰的薪酬方案来得有说服力。
多了解一分他的预期,就能在报价时更精准一分,既不会因给少了错失人才,也不至于因给多了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这才是谈判中最稳妥的行事章法!
胡锐晖拿出手机,发了一条信息出去。
不到三分钟,就收到了准确的回复。
胡锐晖的门生故旧遍布全球,大多在半导体行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让他们去打探这类简单信息,自然手到擒来。
通常来说,梁劲松的薪酬待遇包括固定薪资、股票激励、绩效奖金,比例是4、4、2。
湾积电的CEO年薪是600万美币到720万美币,山星电子的总裁年薪是400到480万美币,华芯国际技术负责人的年薪是260万到300万美币之间。
由此可见,招揽不到人才也很正常。
谁愿意降薪来打工?
“梁劲松在湾积电的职位是资深研发主任,在三星的职位是首席技术官,大概率在300万美币左右。”
胡锐晖逻辑清晰地分析道。
300万美币,相当于1860万华元。
这收入水平,坦白说,还没周受志、高伟林等人多。
“2013年的顶尖电子工程学家,真特么便宜啊!”
陈延森暗暗思忖道。
约莫五分钟后,一辆宝马商务车缓缓停下,接着走下来一名五十多岁的西装男,上身穿着一件老款的条纹衬衫,额前的发际线有点后移。
“老胡。”
西装男挥了挥手,接着又把目光落在陈延森身上。
全球首富,森联资本创始人,坐拥980亿美币财富?
竟如此年轻!
梁劲松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