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八章 释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一十八章 释惑 (第2/3页)

生讨教一回。”

    “说吧,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我在想,我们这所谓的正史都是在史上真实发生的么?事情的原貌如果被有意的被揉捏打扮的,那么读他的意义又在哪里?远不如用这些时间读些诗词、小说来得爽利,还能愉悦自身。所以就因为这些,心下有些迟疑,不知自己是否该继续下去,于是就有些无心读书了。”

    葛自澹似笑非笑的望向亨亚日,一时并没有急着开口,亨亚日自然也不知缘由何在,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对望着。继而,葛自澹才开口说道:“你呀,就是心思太多、太重,这却不像个少年人,而一旦遭遇不得开解之时,又踯躅不前,这下却又暴露出你这少年心性来。等你日渐长大之后,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并不一定是有答案的,而且有些问题的提出,也未必见得就是为了找寻答案而提。”

    先生的这一番话说得亨亚日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的雾水。话的意思很直白,但他不是太懂,也不明白先生想说什么,好好的说读史呢,忽然来了这么一套的。

    葛自澹自然也不期望亨亚日现在就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这需要一个人真正成长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才会有的思考。即便是一些成年人也未必能想到这些,或者说能自己去想到这些,否则的话,这少年就真成了妖精了。

    见亨亚日一时也没接话,知道他定是不知自己所说的意思所在,而自己之所言也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疑问,只是主要想告诉他的是不要胡思乱想,而要专注于自己所为之事,这方法就显得过于绕弯。不由自失的一笑,葛自澹心内暗咐:自己还是太急躁了些。一边承认其年少,一边又否定年少,再说太多的评价也并不见得适合亨亚日的成长,还是得按捺住性子才好。再说从这里也能看出自己的这个学生还是有相当的自主性,肯主动的去想事情,去有意识的辨别,却不肯做那一味承受的泥塑木偶。一时心下也是踯躅,能思能想是好事,但放纵这过于发散的思想却又容易让事情由好边坏了,牵扯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不说,多半做的还是无用功,那是实实在在的浪费,就不值了。到底是该放任还是抑制,这个度该该如何去把握,这一刻,葛自澹也是思量了一下。早先他也并没有主意到这个问题,并且亨亚日表现的思维活跃,自己还是相当赞赏的,看起来多少还是有些放纵了亨亚日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一旦放纵而不加抑制,放任到钻牛角尖的程度的话,不止是不值,而是把一个好好的孩子给教废了。历史上或有不少天资聪慧的少年,只是由于方法的不当,泯与众人还算是好结果,下场凄凉的该是并不少见。

    葛自澹斟酌了一下,说道:“历史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史书上也记下了很多,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先不管是否粉饰和揉捏,只说你从这已经读过的史书中,能体会到哪些东西?比如说王朝的兴衰更替,比如说个人的成败得失,还比如个人和王朝之间,个人如何影响这王朝,王朝又如何影响个人,你有过这方面的思考吗?”

    亨亚日答道:“想过的。一个王朝的兴起是源于王朝的创始人自强不息和天下久乱而民心思治间的契合,所以才有英雄挺身而出,顺天应命,从者云集,英雄辈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平息纷乱。在共享富贵的同时,从头肃清吏治,政治清明,开创一朝盛世,这是先破而后立。只是久治之下,难免因循守旧,油滑多诡者如鱼得水,从而又导致蛀虫丛生,吏治糜烂,腐败之风大兴。这时又有中兴之主慧眼识人,觅得忠臣良将,革腐鼎新、改制变法以图自强,如此或可再得百十年兴盛,这是中间守成。然烈火烹油,繁花之后只得一地的残枝败叶,革新变法也只是一时之计,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治世磨难,不为万世法,然总有隙可乘,或昏聩残暴,或奸人当道,大权旁落,党争不息,政令不畅,层层盘剥更甚,民心思变,更有投机或是不堪盘剥者揭竿而起,再起祸端,此为末世动荡、王朝分裂,如此循环不爽。”

    葛自澹心里也是暗赞,只是并不表露,接着问道:“还有呢?”

    “刚说的是大的方面,是王朝兴衰更替。至于小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从历史中个人的事迹、言语中,即可以见得个人的一些品质,还可以分析对他日后行事成败的影响,这些都是有很大的关联作用的。虽然放大了这些品质,也正说明了它对人的一生所有的重要意义。当然了,通过阅读知道这些后,这也能补益读史人自身。”

    “例如呢?”

    “就像历史上勾践卧薪尝胆,这里突出的重点可能是因利导势、隐忍克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