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马斯克内心OS:已老实 (第3/3页)
工艺优化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
现在他们唯一的问题是,虽说芯片是华国本地生产,但用的终究还是ASML的光刻机,国产光刻机尚未攻克,在这个基础上,你的产能怎么都上不去。
昇腾计算卡、麒麟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这些都要仰仗那寥寥无几的ASML7nm制程光刻机。
产能摆在那,你很难大规模出货。
也正因如此,引进次一级的霓虹技术才显得如此重要,对华国而言是巨大无比的利益。
马斯克接着问道:“成本呢?多传感器的硬件成本是多少?”
林燃伸出五根手指:“一共不会超过5万,单位是rmb。”
这比一套特斯拉的FSD正好便宜一万,你很难认为这不是故意的。
“???”
“要用到尊界上吗?”
“L5?”
“友商心态崩了”
“我米好日子才过了不到半年,你现在就掏出L5这样的大杀器?”
“5万成本?算上研发,一起我算它一台的成本是10万,最低定价下探到30万,正好朝着我米来的?”
“燃神,你这就忘了和雷总在月球上共度的时光了吗?”
“马斯克人傻了,我FSD都还没进入华国,现在告诉我,华国已经有L5了?”
弹幕跟炸开锅一样,网友们的讨论格外热烈。
这可是L5。
没有什么山海经命名,没有开什么发布会,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掏出来了。
“确实是燃神风格,去年深红都没开新闻发布会,迭代更是连说都不说让大家自己去探索,L5这个风格不是很正常?”
“我现在很好奇华为到时候卖的时候会怎么命名。”
“要我说别搞什么山海经命名了,山海经命名真的只能吸引到AAA建材王总,吸引不了年轻人,还不如就叫深蓝来得酷炫”
“还是叫燃吧,本田能搞个烨,本田·烨,华为和深红凭什么不能搞个燃?”
后面整个过程都让马斯克心不在焉。
谈登月,他说阿美莉卡会在伟大的大T总统带领下,在月球建造基地,并且成功登陆火星。
谈可回收火箭,他说星舰多有多有优势,然后再吹捧两句燃烧一号改,主打一个心不在焉。
林燃最后总结道:“埃隆,欢迎你来申海,我们现在去看看?”
马斯克点头并起身道:“好!”
阿波罗科技园区的路上已经停着一辆黑色的电动车,车身线条简洁流畅,没有传统的后视镜,也没有突兀的蘑菇头一样的传感器,一切传感器都被平滑地嵌入车身。
车侧的标识写着简短的四个字母,不是AITO,而是TEST。
“全域L5,没有区域限制,不论是申海、渝都又或者是WLMQ,无论暴雨、雪天还是大雾,车辆都能独立完成驾驶任务。”
马斯克端详许久后才问道:“极端天气呢?像暴雨、浓雾、暴雪这些?”
林燃说:“还是由它来操作,在这些极端天气中,如果依然要出行,我相信他比绝大部分的人类司机都要更加可靠,毕竟有雷达,哪怕视线受阻,它也依然完美。”
“技术,从常规天气切换到极端天气,你们如何来调整参数,让它在这样的情况下,更依赖雷达而不是视觉?
说的更具体一些,你们怎么做,让模型在视觉和传感器之间达到平衡?”
“常规天气下,视觉是主导,因为它承载了最高维度的信息。
模型首先依赖的是视觉端到端的世界建模。
我对此一直都没有怀疑过。
但当传感器检测到环境进入极端条件,比如雨滴干扰摄像头成像,或者雾霾造成对比度骤降,系统会自动触发多模态权重调整。
不是手动去改参数,而是在训练阶段就引入了跨模态自适应机制。
换句话说,模型里有一个动态感知门控单元,它会实时评估各传感器的信噪比与置信度。
比如在浓雾中,视觉通道的置信度下降,雷达和毫米波的置信度权重自动提升,最终在融合层输出给规划模块。
我们把它称为加权共识机制。
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不是孤立地投票,而是通过时空一致性检验来互相约束,一旦有一方出现幻觉或噪声,其他模态会立即修正它。
训练方法上,我们使用了大规模跨天气的对抗式数据增强。
不仅是晴天、雨天、雪天,我们还模拟了沙尘暴、强台风、夜间极光干扰等极端场景。
模型在预训练阶段已经习惯于模态间的权重转移,它不是在极端天气里临时学,而是早就会了。”
林燃在说的时候,直播间里的弹幕都是:“燃神,够了,够了!”
“别说了,老马太坏了,这是在打听情报呢。”
“燃神还是太单纯,要换大嘴来,肯定各种山海经词汇给你轮番上,忽悠得马斯克一愣一愣的。”
“我都能想到大嘴怎么说好吗:我们有一整套天工系统,它像《山海经》里的神兽一样,可以在风雪雷电中自由行走。
传统的感知是看,而我们的系统是通感,不仅仅是视觉、雷达、毫米波,而是把它们揉碎、熔炼成一个超感知矩阵,在任何条件下,车子都能像鲲鹏一样振翅而起,自如飞翔。
燃神跟他提什么模态权重转移啊!”
林燃看不到直播间的弹幕,也不在意,这不算什么,思路不重要,细节才最重要。
他接着说道:“如果用更直白的比喻:视觉是大脑的眼睛,雷达是骨骼里的平衡感。
常规下,眼睛主导。但在极端情况下,我们让平衡感接管,确保整个身体依然稳稳站住。
所以从来都不是只有视觉!
不是我们人为告诉它‘现在靠雷达’,而是模型自己在训练里就学会了何时要更相信谁。”
马斯克一下沉默了,他绕着车仔细看了一圈,像是在肉眼目测车上有多少个传感器,分别是怎么分布的。
他也知道,这些细节最需要捕捉。
车门缓缓自动打开,车内灯光柔和,仪表台上没有方向盘,只有一条细长的显示屏,投射出实时的 3D城市占据图。
马斯克开了个玩笑,不是活跃气氛,更像是让自己恢复冷静:“没有方向盘,这要么是天才之作,要么是疯狂之举。”
林燃和马斯克坐进车里,座椅自动调整角度,仿佛认出了乘客。
车门合上的瞬间,外面的噪声与寒冷隔绝开来,在关闭车门的一瞬间,外面记者们在疯狂拍照。
坐在后排的摄影师继续把镜头对准两人。
“傻妞,前往陆家嘴。”
林燃面前的HUD显示出现好几个陆家嘴的地点。
“第一个。”
车辆没有一丝顿挫,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
从阿波罗科技缓缓驶出,直接并入申海繁忙的高架路。
越靠近陆家嘴,车况就越复杂,尤其在老的街道,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随时可能出现。
外卖小哥电动车猛地从缝隙里钻出来,马斯克下意识想抬手,但车身只是轻巧地减速、侧移,像是早已预判。
显示屏上,马斯克看到的是一幅精细到毫米的图像:每一辆车、每一个行人、甚至远处模糊的红绿灯闪烁节奏,都被模型实时预测。
没有延迟,自然也没有犹豫。
马斯克体验过无数华国汽车品牌的自动驾驶,也在特斯拉的实验室体验过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但没有哪个像这个这么,这么丝滑。
没错,就是丝滑。
它像是真正意义上人类在开车,而且是老司机。
因为终点是林燃说的,所以存在一种可能,就是整个这段路是数据最多训练的结果,在其他区域没有办法表现的这么完美。
但也很恐怖。
这意味着特斯拉过去投入巨资的技术路线,很有可能是错的。
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林燃很自如,等到车驶向陆家嘴的时候,这里已经全是周围的打工人,大家班都不上,跑来围观,林燃和马斯克的到来。
背后坐着的工作人员提醒道:“林总,这边没有布控,别下车。”
林燃心想,可惜了,本来还想和马斯克在陆家嘴来个煮酒论英雄的,现在只能回去。
“傻妞,前往阿波罗科技,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