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我是怕你知道么 (第2/3页)
“末将领命!”
众人退去之后,尔朱兆上前,不解的问道:
“三万精兵,尽付斛斯椿之手,万一无法击败高昂,岂不是徒伤士气?”
尔朱兆本以为尔朱世隆会让他去,可没有想到尔朱世隆却是一笑。
“这些人外表恭顺,可心里怎么想的,又有谁知道呢,不让他们手中染染血,如何能够放心!”
论率部当先,冲锋陷阵,尔朱兆要比尔朱世隆强太多,可要论玩心眼,尔朱兆就差了许多。
“高昂所部不过八千,便是占下了慈涧城,又能如何?我所忧虑的乃是尔朱仲远那边。”
尔朱氏失去了晋阳,河北一众势力又造反了,战线被推到了黄河沿岸。
尔朱世隆让尔朱仲远北上,进攻邺城,便是想要先下手为强。
既是为了恫吓河北一众势力,让他们不要插手,也是为了保住河内,护住洛阳的北方。
“晋阳那边战兵不到一万,此时还没有南下的迹象,河东那边的精兵,多被抽调到了弘农,我已令各将把守住黄河沿岸的渡口,只要战事僵持在新安一线,我等就稳操胜券了。”
尔朱氏手握十八万可战之兵,不过却是防守方。
尔朱世隆心里的盘算,能够将李爽的大军耗死在漫长的补给线上,就算赢了。
这是取胜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关中穷困,一旦军粮耗尽,恐怕数年之内,再难以兴兵,到时候,尔朱氏反而可以掌控战略主动,重新夺回太原、河北。
如此,对于尔朱氏来说,这盘棋就活了。
便在此时,忽有一声急报至。
“大王,大河浮桥被烧了!”
尔朱世隆面色大变,黄河浮桥被烧了,洛阳通往对岸的难度大增。
更重要的是,浮桥是怎么被烧的?
“哪里的兵马?”
“侯景带着一支水军,从上游杀了过来,占据了北中城之南的沙洲,烧了浮桥,如今,正在南岸起寨!“
尔朱世隆面色大变,对着尔朱兆道:
“吐末,速带兵马,决不能让侯景这厮在南岸站稳了。”
——
枋头。
这座黄河北岸重要的渡津最早是曹操设立的。
袁绍死后,曹操为了进攻邺城,特意在淇水与白沟交汇的水口,将一排排大木头筑成堰,将淇水引进了水量并不充足的白沟,从而保证了漕运畅通。
此后的人,便将此处称为枋头!
数百年来,随着邺城的地位上升,这座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的地位也急速上升。
当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第三次北伐时,便是在枋头遭到了前燕名将慕容垂的阻击,最后因为粮草供应不足不得不南撤,损兵折将。
如今,高欢带着所部兵马,在枋头抵御尔朱仲远的进逼。
高欢集合了所部的兵马,也不过两万出头。便是尔朱仲远这一支偏军,数量也远超过他的兵马。
不过尔朱仲远在进攻时,却没有占到便宜,战事反而僵持住了。
“如何了?”
高欢发现尔朱仲远的大军的士气不同往日,军心散漫。
这不是缓缓形成的,而是忽然之间便变成了这样。
敏锐的高欢察觉到了异常,随派人前去侦查。
尉景走了回来,拱手道:
“贺六浑,尔朱仲远的军中传来的军情,尔朱仲远的粮道被扰了。”
“为何如此?”
“听说是侯景率军从陕城沿着大河而下,占据了北中城南的沙洲,烧了浮桥,还在南岸起了营寨。”
高欢听闻之后,皱着眉头。
“尔朱世隆就没有派遣大军去夺么?”
尉景点了点头,道:
“尔朱兆去了,不过侯景这小子立寨的地方特别刁钻,三面临水,早已经挖好了陷马沟,尔朱兆带兵冲了几次,都没有拿下。”
高欢听了,更加奇怪。
“尔朱氏人多势众,没有从其他地方进攻么?”
“去了,尔朱氏纠集了人马,想要夺回沙洲,断了侯景的后路,可他们的小船哪够看的,被侯景带的水军教训了一顿,全军覆没。此后,尔朱氏的人马再也不敢在水上找麻烦了。”
高欢在屋中踱步,尉景在后跟着,开了话匣子就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