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未来车手的摇篮 (第2/3页)
聪笑着卖了个关子,然后驾车朝着西北方向驶去。
一路行驶,周边的场景越来越偏僻,开始还能看到村屋,到后面都能看到大片的农田。
其实港岛并不是外界认知的寸土寸金的小地方,事实上存在着大片未开发区域,还保持着城中村或者说乡下状态,比如说著名的元朗地区。
就在陈向北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大众R36停在了一座大门面前,上方招牌写着“华赛卡丁车俱乐部”几个大字。
“张叔,这是……”
陈向北愣住了,他真没想过张智聪会带着自己来到一家卡丁车俱乐部,并且名字还叫做华赛!
“我开的。”
“下车吧,进去看看。”
张智聪拍了拍陈向北的肩膀,就熄火率先推开车门下去了。
陈向北紧随其后,跟着张智聪一前一后走进卡丁车俱乐部的大门,远远就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引擎轰鸣声,代表着有人正在进行训练。
“向北,处理完东海的华赛基地之后,那时候我心灰意冷决定彻底离开赛车行业,以后就安安稳稳做自己的职业经理人。”
“但是看到你在格兰披治大赛上面的表现,我突然意识到华赛体育没有彻底失败,它终究培养了中国的赛车团队,以及发掘了你这位天才车手。”
“可能是不甘心,也可能老夫聊发少年狂,我创办的这家卡丁车俱乐部。”
“曾经好高骛远想要一步打造出中国方程式赛车体系,现在回过头来从方程式赛车的起点出发,期望能培养出下一个中国F1车手,也希望能见到下一个陈向北。”
张智聪用着类似于喃喃自语的方式,说出了自己这番心里话。
从始至终,他都对华赛体育的倒闭耿耿于怀。
当年带着梦想跟激情,想要造出中国的方程式赛车,以及承办东海F1大奖赛。
最终结果却一地鸡毛,要不是陈向北的出现,张智聪将沦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现在他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只有从最初级的卡丁车入手,才能一步步创建出真正的方程式赛车体系,以及发掘出那一个个潜在的未来F1车手。
华赛卡丁车俱乐部,就是张智聪未放弃的梦!
张智聪的这段话,也让陈向北感慨万分。
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中国方程式赛车发展的艰难,哪怕后世出现了周冠羽这位F1车手,实际上也跟昙花一现差不多,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在哪里。
甚至于在未来可见的十年内,诞生第二位中国F1车手的希望渺茫。
想要结束这种现象,与其天天想着去搞什么高大上,不如从最初阶段的卡丁车做起,这才是方程式车手真正的摇篮!
边走边聊,很快两人就来到了赛道旁边,陈向北还在这里看到一位熟人,那便是曾经在东海华赛基地的本田外派工程师伊藤雅治。
“伊藤,你也在这里?”
陈向北很是惊讶跟意外的问了一句。
自从东海一别之后,陈向北就跟伊藤雅治失去了联系,他本以为这批外派工程师会返回本田总部,没有想到会出现在港岛卡丁车俱乐部。
“好久不见,向北君。”
伊藤雅治早已得知陈向北会过来,他就没有太多意外情绪,满脸笑意的伸出手打了声招呼。
“本田车队退出F1,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本田总部取消了方程式赛事部门,伊藤连带被裁员失业了。”
“你也知道他会一口流利的中文,再加上原本在华赛体育的时候,就从事着车手培训相关事务,于是乎我把伊藤请到了港岛。”
张智聪帮着解释了缘由,伊藤语言不成障碍,这方面经验又非常丰富,算是卡丁车教练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原来如此。”
“张叔,你这是打算重建华赛呀。”
听着陈向北的调侃,张智聪笑了笑没有搭话。
目前一个小小的卡丁车俱乐部,相比较曾经的华赛体育差了太远太远。
有生之年,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再重建华赛。
“向北,这条赛道全长2.2千米,采用国际标准建造,配备了全部级别的卡丁车。”
“学员方面我没有做限制,只要是有天赋的孩童跟少年,不管他是什么身份跟国籍,通通能加入训练。”
港岛情况比较特殊,相对而言比较国际化,张智聪就没有把学员身份,局限在国人或者华人身上。
某种意义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