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乱世佳人 (第3/3页)
他不敢动这个歪心思,还因为,如今的赵宋王朝有“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之说,他有身为赵宋王朝第一名将的傲骨与格局。
刘法缓缓开口,声音冷冽如寒风穿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某岂会因一己之私而悖逆天命?再者,大辽皇帝陛下乃万金之躯,其尊贵岂是金银宝马美人所能衡量?吾等此番前来,只为请大辽皇帝陛下前往汴京见我家陛下,绝非为个人贪念所驱,还望诸位莫要自误。”
萧奉先还想再劝,不想,刘法也不再废话,而是冷冷地说:“诸位若不欲体面,某当为诸位体面之。”
随着刘法的话音一落,周围的宋军忽然间动作整齐划一,弓箭手张弓搭箭,铳手举着李琳铳,矛戟手紧握长兵,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仿佛连空气都为之凝固。
而阳光照耀在宋军将士明晃晃的兵器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更添了几分压迫感。
耶律延禧见状,脸色愈发惨白,他深知此刻已无任何转圜余地,宋军势在必得,而他则如同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切割。他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与绝望,那不仅仅是对死亡的恐惧,更是对帝国覆灭、自己身为末代皇帝命运的绝望。
这时,有几个辽国大臣和将领想上前劝耶律延禧体面,别让赵宋王朝的人笑话他们。
耶律延禧看懂了这些辽臣和辽国大将的意思,他立马就抢先一步扔掉手中的宝弓,又抽出腰间的弯刀扔在地上,朗声说道:“好!那朕便去汴京见见大宋皇帝,看看他到底有何事与朕商议!”
有了耶律延禧带头投降,那些不想死的辽国大臣和将领见状,也纷纷效仿,或丢弃武器,或下马投降。
皇帝和大多数大臣都投降了,那些早就不想为耶律延禧效命的辽国士兵更是争先恐后地放下了武器。
在这样的氛围下,那些原本还保持着些许抵抗意志想要拼死一战或是原本还心存侥幸幻想能趁乱逃脱的辽国大臣和将士,见皇帝与大多数大臣和将士都已投降,彻底崩溃瓦解,心中的最后一丝抵抗之火也随之熄灭。他们也默默地放下手中的兵器……
耶律敖卢斡也扔下了手中的弯刀。他不知道是庆幸他至少可以活下来,还是在哀叹他们大辽帝国的辉煌就此终结?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周围的一切喧嚣与变动,都似乎与他无关,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转折,也承受着个人命运的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张俊率领一支偏师包围住了一众辽国女人所在的大帐。
一些英勇、坚强的乱世佳人躲在掩体后面张弓搭箭瞄准已经将她们团团包围的宋军,尽管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屈与决绝,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这份抵抗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力。
张俊拿过大声公,朗声说道:
“前蜀高祖王建妃花蕊夫人有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战争乃男人之事,与女子何干?诸位娘娘何须以柔弱之躯,承担家国覆灭之重?”
“吾等奉命请辽主去汴京与我家陛下一见。此事福祸未定,诸位娘娘何必自误?”
“诸位娘娘皆万金之体,吾等绝不敢怠慢!”
“若诸位娘娘放下武器,走出大帐,吾等必以礼相待,妥善护送诸位娘娘前往汴京,绝不使诸位娘娘受到丝毫伤害!”
可能是张俊念的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起了作用,也可能是张俊的话触动了这些乱世佳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她们之中不少人开始动摇——她们心中有对家国覆灭的哀伤,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对生存下去的渴望。
慢慢的她们眼神中的决绝逐渐被无奈、悲哀、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等复杂的情绪所取代。
见此,大辽帝国的皇后萧夺里懒,长叹一声“唉!”,然后下令:“都放下弓箭,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