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功封之谋,后宫起风云 (第2/3页)
多了,不可能全都封王,如果全都封王,不仅朝廷的财政压力太大,这王爵也就不值钱了。”
叶诗韵说:“全都给建府邸,也不可能,皇城中哪有这么多地方。”
张纯说:“王位、府邸都是小事,皇帝的儿子,再差,也少不了一世荣华富贵,我所说的谋划,是更重要的事。”
这回,就连袁倾城都坐不住了,她问:“什么更重要的事?”
没办法,袁倾城的儿子赵兴、赵盛就算这次不出阁,明年也肯定得出阁。
赵俣说的好听,会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安排妥当,但毕竟赵俣的儿子那么多,狼多肉少,也身为人母,袁倾城怎能不为自己的骨肉细细筹谋?
张纯看了袁倾城一眼,似乎在说:“我可还没消气呐!”
但张纯还是答道:“解除对皇子的限制。”
为了防止皇子干政,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和大臣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措施:
皇子等宗室成员虽然年纪很小就可以封官、封爵,但大多是只有官位、爵位名号而无具体实权的武官。即便能出席朝会,也被规定不准对朝廷大事、国家大事发表意见,只能作为一种象征存在,没有参与讨论的权利。
宋神宗规定,宗室子弟授官者,不可以在河北、河东、陕西及四川任职,因为这些地方要么靠近边境,要么容易形成割据,防止他们与地方势力勾结。同时,宗室子弟不能担任能够带兵的武官,也基本不可能任相——两宋时期,仅有宋太宗八世孙赵汝愚担任过宰相,但不久也遭到贬谪。
宋英宗之前,宗室子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依靠朝廷授予的虚职生活。宋神宗时期虽允许他们参加科举,但依然有诸多限制,其目的还是为了防止他们通过科举掌握过多权力,威胁皇权。
赵姓宗室在京城需由朝廷统一盖房子,集中居住,不能随意选择居住地点。他们外出要申请,回来还要登记,并且中途在街上下马都不行,违反制度会受到惩罚。此外,他们会客也受到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与朝中大臣、官员见面,除非得到批准。
通过这些措施,赵宋王朝有效地限制了皇子及宗室成员的权力,基本杜绝了他们干政和争夺皇权的情况,维护了皇权的稳定。
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规定,不仅造成了赵宋王朝的皇子及宗氏人才的大大浪费,还几乎把他们当成囚徒一样囚禁起来,关键,历史上,金人南下时,还造成了史上最耻辱的靖康之耻。
张纯要是说别的事,已经跟赵俣接上头的袁倾城,真不感兴趣,也真不会支持张纯。
但张纯要解开皇子身上的枷锁,还皇子自由,那身为皇子母亲的袁倾城,肯定得支持张纯,毕竟,就像张纯所说的,王位、府邸都是小事,但自由就不同了。她可不想自己的儿子一直被“囚禁”到死。
李琳一直都想让自己的儿子从军,替自己完成征战沙场的梦想,所以肯定是最支持张纯的。
李琳说:“此事我已与官家聊过,官家虽未明说,但我观他也有放皇子出去历练为我大宋效力之意,只是朝中大臣坚决反对此事,官家才没有松口。”
麻晓娇问:“那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大臣同意此事?”
叶诗韵说:“皇子、宗氏如果从政、从军、从商,肯定会跟大臣产生竞争,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不会轻易点头的。”
张纯微微一笑:“容不得他们不同意。”
“此话怎讲?”袁倾城问。
“由于官家皇子太多,按照以往制定的规定,根本无法安置这么多皇子,他们总不能让官家将生下的皇子掐死以及禁止官家继续生皇子吧?”张纯说。
别说赵俣可是有强大军功的皇帝说一不二,就算赵俣是宋仁宗那样的窝囊皇帝,大臣也不敢有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
四女不约而同的点头,认可了张纯所说的。
“府邸就不说了,皇城没这么多地方就是没这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