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蜀臣 (第2/3页)
“归孙权以步骘、诸葛瑾及一众将校吴卒,复汉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之盟,并力讨曹!”
“费公举!”胡济怒目而视。
“你的意思是,我大汉当把东三郡拱手让与孙权,待将来大汉与曹魏决天下胜负之战,再让孙权袭我汉中腹心咽喉是吗?!”
费诗寸步不让,针锋相对:
“既已有荆州前车之鉴在前,如何还能使汉中再为吴所趁?!
“陛下犯险亲征,关中侥幸克复。
“诸君俱乃先帝、丞相之股肱心腹,受先帝、丞相厚恩殊遇,不论何时都应临深履薄,敬小慎微。
“如何能与陛下一般,得胜后便心生骄矜,小觑于吴?!”
费诗骤然转目,看向樊岐:
“曹魏新败,朝野怨望。
“此刻与吴对峙襄樊,或许正是诱我大汉与吴破盟一战。
“倘若曹魏主动联吴,相约划大江分治南北,并力西进。
“司马懿、孙权携忿而来。
“恐关中得而复失,西城非汉所有,就连汉中、白帝……
“愚诚恐大汉再无与曹魏逐鹿中原之日!”
费诗此番言语落罢,直接冲淡了西城骤然大胜的喜悦,不少人更是被费诗劝服说动,开始对大汉的未来感到不安。
万一魏吴对峙就是曹魏阴谋。
万一魏吴联手击汉。
大汉顶得住吗?
“好了公举!”长史蒋琬对着费诗怒目而视,“休得祸众乱群!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君其慎之!”
“哼!”费诗奋袖而去。
当年张裕乱群,先帝斩之弃市。
谓兰草虽芳,挡道当锄。
蒋琬平日喜怒不形于色,今日竟然说出如此狠话,费诗显然是触及蒋琬红线了。
费诗既去,蒋琬方徐徐开口:
“破盟击吴,必是陛下、丞相、赵车骑共定之谋。
“费诗不过一介儒生,鼓弄唇舌而已,当年谏止先帝绍统称尊,足可见其昏愚。
“我等亦不谙军事,不晓军机。
“军争大事,岂是我等能够妄议?
“难道我等之能比得上丞相,比得上车骑将军吗?
“今捷报传来,为汉之一喜!
“诸君且休沐半日!”
不多时,相府气氛再次回暖。
一众府僚再次为破吴得城相贺。
…
成都北军。
蒋琬、樊岐、胡济、向充等人来到中领军向宠府邸。
向宠闻长史造访,至府门相迎。
见到这么多相府幕僚都在,心下有些吃惊。
“长史,诸君,可是陛下有消息递回来成都?”
蒋琬笑着点头,旋即把羽檄飞报递上前去。
向宠展信,仿佛被什么击中一般神色滞住,思绪瞬间飘回了六年前的夷陵,然后先帝的音容笑貌开始浮现于脑海。
再然后是冯习、张南、傅肜、程畿……还有许许多多与他相熟的校尉司马。
“不愧是赵车骑,以迅雷之势一日击败吴贼,吴人震悚,孙权失镇将步骘,数万偏师,一旦退走,曹休必衔尾而追。
“陛下的意思是,趁此时机一举夺回夷陵?
“汉吴已然破盟,若陛下、丞相果欲如此,而不止戈联吴,朝中恐怕会出现不少反对之声。”
向宠已然明白蒋琬等人此来究竟为何。
蒋琬点头:“这段时间要辛苦巨违了。”
“此乃宠职责所在。”
汉吴破盟一战,极有可能把吴国推向曹魏。
不管北伐以来战果如何辉煌,大汉还未来得及将之巩固,国力支出业已接近极限,一旦魏吴联手,所有战果都有可能得而复失,朝中出现反对的声浪是必然之事。
“巨违以为,魏吴会联手与否,倘若联手,大汉可能一战?”蒋琬问道。
专业的事便交给专业的人,成都没有人比向宠更懂军事,诸府属此来一是让向宠关注城中动向,二是跟向宠求个心安。
“陛下关中大胜掀起的余波,短时间难以平息。
“关中战事已毕,魏吴二虏却仍于襄樊对峙,何也?
“不论是魏是吴,都欲挫败对方取得一胜,以安抚境内人心,巩固曹叡、孙权二主威权。
“然而,魏吴国中大臣,却与国主未必一心。
“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上下不能一心,则其兵势已衰。
“丞相、魏骠骑坐镇关中,司马懿所统潼关之卒,不过残兵败将,诚不足虑。
“永安则有江关天险,当年夷陵一战,孙权乘胜犹不敢追击,况其新败,又失大将偏师,士无战心,不能进取。
“是故,宠以为,纵使魏吴二国联和,亦不能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