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五章:迁中原富户十万户,奉天子寿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百九十五章:迁中原富户十万户,奉天子寿陵! (第2/3页)

这不过是一个开端。

    不过,出乎刘辩预料的是,一直沉默的卢植忽然出列,俯身行礼后开口道:“国家,扬州人丁稀缺,若寿陵建于此处,臣唯恐待国家万年之后,寿陵废弛,遭乱民蹂躏劫掠。”

    百官顿时有些诧异,天子和太傅这对师生交情深厚,即便哪天天子唤一声“亚父”或是“仲父”,群臣也不会觉得奇怪,今日太傅怎会突然转了性,站出来反对天子的政令?

    这份惊讶尚未在众人脸上消散,卢植紧接着便肃然提高了声调,肃声道:“丹阳之地,丘陵多而平原寡,民穷且好斗,更有山越肆虐其间!故此,臣斗胆恳请,迁中原富户十万户,奉天子寿陵!”

    “卢植,尔母婢也!”

    “卢植,我屮你母!”

    几乎就是在卢植话音方落之际,数道尖锐的怒骂声便从大殿各处炸响!

    骂声丝毫不顾忌卢植当朝太傅的身份,直呼其名,直截了当地问候了卢植的老母,并且直呼全名,足见开口之人是何等暴怒。

    然而这喝骂声不仅仅是零星几个人,豫州、兖州、司隶等地出身世家豪门的官员,不知有多少人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纷纷对卢植破口大骂。

    还以为你卢植终于转性了,不再任由天子胡闹,终于要规劝天子,却不料竟如此心肠歹毒,提出这等“祸国殃民”之策!

    大汉的士人对“陵邑制度”的憎恶可谓深入骨髓,甚至有诸多重臣公开批评陵邑制度“大失天道,逆于人心”,“靡财弹力,天下匮竭”,甚至有人将其比作暴秦苛政,视其为足以亡国的暴虐之举。

    那究竟什么是陵邑制度?

    高皇帝九年,太祖高皇帝在刘敬的建议下,在为自己营建寿陵附近修建陵邑,迁徙六国贵族后裔,尤其是齐楚的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等族群,降低六国贵族后裔在地方的影响,充实因战乱而凋敝的关中人口。

    孝惠皇帝时期,关东豪强势力初露端倪,但尚不足以引起朝廷警惕,因此这一次修建陵邑只是为了充实人口,但多是迁徙关东倡优乐人及其家族。

    孝文皇帝时期,关东仍在恢复发展,故孝文皇帝并未大规模迁徙人口修建陵邑。

    自孝景皇帝始,由勋贵衍变而来的关东豪强、富商巨贾逐渐崭露头角,引起朝廷重视,于是开始大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