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0章 决战!一战定乾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420章 决战!一战定乾坤 (第2/3页)



    另外,

    虽然他对东洋军队也不是特别了解,可是经过之前的一战,以及从丰臣昌雄那里了解到的一切。

    驻扎在台北的东洋军队,与驻扎在大乾王朝东北的关东军,战斗力差距非常大。

    虽然台北的樱井长次郎麾下军队,作战勇猛,好斗,打起仗来悍不畏死,敢玩命。

    但是这些家伙,没什么系统性的战术打法,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死脑筋。

    这种勇猛的作战风格,如果是冷兵器时代,或许战斗力非常恐怖。

    可是,

    进入了热武器时代,这种悍不畏死,只知道前冲猛攻的战术打法,简直就跟送死没有多大区别。

    其实,

    在这个时代,不仅东洋人的战术打法是这样,甚至包括大乾王朝,西方联军等等的战术打法,同样如此。

    惟有像大不列颠帝国,法兰西帝国,西班牙帝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军队,战术打法才逐渐改变。

    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打法,对将领的要求,讲究临场指挥能力,调度能力等等。

    西门堂的战术比这些排枪阵要先进几十年,跨越了几个层次。

    伏击战,穿插迂回,大兵团机动,锅盖战术,闪电战等等,几乎在这个时代没有出现过。

    任何一种战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都是划时代的超强战术。

    不得不说,

    杰克-波拿马跟随陈杰训练武功这段时间,学到了不少东西。

    陈杰为了培养法兰西舰队雇佣兵军团,在杰克-波拿马身上花费了不少力气,教给他很多先进的理念。

    所以,

    杰克-波拿马对陈杰越来越崇拜,越来越尊敬。

    甚至他自己都没有发现,陈杰在他的潜意识中,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也是为何杰克-波拿马现在非常注重战术安排,改变了很多战争理念。

    不仅要打赢,更需要以最小的代价取胜,这才是西门堂各种战术的核心。

    如果以杰克-波拿马现在的军事才能,他相信自己就算回到欧洲,也绝对算得上是一员名将。

    果然不出所料,

    第二天的时候,台北城聚集了东洋军队所有人马。

    接近七万的东洋精锐,以及临时招募的八万台北本土伪军。

    樱井长次郎亲自率领大军,带着麾下精锐悉数上阵,向着台北城的北门展开反攻。

    没错,

    东洋军队没有想着从东门突围,而是从北门进攻,打算一鼓作气,直接从台北城的北门杀出,直取基隆城。

    这几天时间,东洋军队集结完毕。

    东洋军队进行改革的,是驻扎在大乾东北的关东军,战斗力极其强悍。

    而驻扎在湾岛的东洋军队,还是采用东洋幕府时代的军制。

    武士,步兵,足轻!

    这是东洋军队兵员的等级制度。

    其中‘足轻’是东洋军队中最底层的兵种,相当于杂役。

    而台北城刚招募的本土炮灰,就是足轻,是低等兵。

    他们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枪械的训练,临时招募过来,从事搬运物资的工作。

    一旦发起冲锋的话,这些‘足轻’就充当炮灰,组成最简单的步兵,带头冲锋。

    而且冲锋时,这些足轻还需要自己装配护甲,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死活。

    如此一来,‘足轻’是最怕死的。

    他们是被临时招募过来的壮丁,家里还有亲人,谁会愿意充当炮灰?

    在战场上,‘足轻’只能呐喊助威,吸引敌军的火力。

    真正的作战主力,不是足轻。

    步兵是东洋军队战国时代出现的专业兵种,算是最职业的士兵。

    一般情况下,步兵都是从‘足轻’中挑选出来的精锐。

    他们身体壮硕,武功高强,并获得了东洋军部的各种武器,并配备了盔甲。

    由于数量众多,是组成东洋军队的核心。

    一旦表现的出色,‘步兵’很有机会晋升为‘武士’!

    在东洋军部,‘武士’是最尊贵的兵种,是军官的主要构成。

    他们在冷兵器时代,算是军部最高端的战力。

    东洋各个武学世家,让门人弟子进入军部历练的话,都是以‘武士’的身份进入。

    他们身份高贵,个人武力极强,因此很容易被选进东洋黑龙会。

    一般来说,东洋军部的各级军官,包括将军等等,都是‘武士’出身。

    如果没有‘武士’的身份,在军队中很难担任要职。

    东洋军队在台北城集合军队越十五万人。

    其中8万人是炮灰,刚招募的本土伪军,几乎不存在什么战斗力。

    而东洋军队的7万人马,其中武士五千人左右,步兵三万多人,其余全部都是‘足轻’。

    原因很简单,

    东洋军队当初征战湾岛时,与荷兰人大战一场,兵力并不多。

    后来占领了湾岛之后,樱井长次郎开始扩军,这才使得兵力增加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