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如火如荼的准备 (第3/3页)
量之精确,要求之严苛,前所未有。
不仅仅是战船。在内陆依山靠水、便于隐蔽运输的区域,一座座新兴的兵工厂也拔地而起。
高耸的水轮提供着动力,带动着沉重的锻锤起起落落,反复锻打着烧红的铁胚,那是未来火炮的雏形。
工匠们按照从京城火器局带来的新式图纸,精心铸造着炮管,打磨着铳机。
空气中弥漫着煤炭、金属和硝石混合的独特气味。
一车车优质的木材、铁矿、硝石、硫磺从各地源源不断运来,又有一车车打造好的龙骨构件、缆绳、帆布、乃至成型的火炮、火铳、弹药被运往各个港口码头。
整个东南的民生似乎都围绕着这场庞大的海军建设而转动。
这一日,甬宁港最大的造船厂迎来了最尊贵的视察者。
苏渊在冷清语、徐豹、李明光、李公明等海军将领的簇拥下,亲临现场。
他并未穿龙袍,而是一身玄色常服,但帝王威仪不减。
所到之处,工匠和役夫们纷纷跪倒,山呼万岁,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激动。
苏渊仔细视察了各个工序。他停在了一艘即将完工的巨型宝船前,仰头望去,船体巍峨,犹如海上城郭。
“此船一次可搭载多少兵员?配备多少门炮?”苏渊问道。
负责的工部官员连忙躬身回答:“启禀陛下,此乃‘镇远’级宝船,按冷元帅要求设计,满载可运兵八百,配有重炮二十门,两侧另有迅雷铳四十挺,舰首还设有冲天炮发射架……”
苏渊仔细听着,不时点头,又提出一些问题:“船体结构强度能否承受如此多火炮齐射的后坐力?水密隔舱是否足够?风帆操控能否更便捷些?”
他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让陪同的工匠和官员们冷汗直流又佩服不已,显然皇帝陛下对海事和军工并非一无所知。
这些人并不知道,几乎所有的设定,都是从苏渊处流出的初始版本,后续让更加专业的人士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