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82章 1463亿港元,市场份额超六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682章 1463亿港元,市场份额超六成! (第2/3页)



    如果不是后期汇沣银行因为没有资金了,各分行直接关门不营业,我们肯定能吸更多的资金。”何善恒哈哈笑道。

    大半个月前,林浩然特意安排人手做了一次详细统计。

    结果显示,当时东亚银行与道亨银行的资金总规模约为1041.7亿港元,在香江金融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过44%左右。

    谁能想到,仅仅过了短短两个星期,他旗下银行的资金规模竟如火箭般飙升,又新增了四百亿港元。

    而市场份额,也直接从44%涨到了62.3%,这个涨幅,的确夸张。

    这多出来的四百亿,大多是从香江各大银行“吸”过来的,其中汇沣银行更是“贡献”最大。

    恒声银行原本因受汇沣银行牵连,资金大量外流,损失极为惨重。

    不过好在,这些流出的资金大部分都流入了东亚银行。

    如今恒声银行已被收购,纳入旗下,所以从整体来看,对林浩然的金融版图影响并不大,说到底,不过是资金在自家银行体系里“左手倒右手”罢了。

    “不打紧,能有这样的成绩我已经相当满足了,就是心里有点好奇,不知道渣打银行那边,现在资金规模到底有多少呢?”林浩然微微侧头,眼中充满了好奇。

    “虽说具体数字我确实不太清楚,但大概估算一下还是没问题的,渣打银行本身在香江市场上的份额资金不足两百亿港元;而如今汇沣银行元气大伤,剩下的市场份额对应的资金规模大概在470亿港元左右。

    这么算下来,渣打银行和汇沣银行加在一起,资金规模肯定不会超过670亿港元,我估摸着大概在650亿港元上下。”

    何善恒身为银行界资深大佬,对香江银行业的各种情况,那可谓是了如指掌,即便是简单分析的数据,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650亿港元啊,这么看来,渣打银行和汇沣银行加在一起的市场份额资金规模,都已经不足恒声集团的一半了。”林浩然嘴角上扬,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这代表着,渣打银行虽然在收购汇沣银行之后,实力大涨,但已经难以威胁到恒声集团的地位了。

    唯一的霸主地位,稳稳的!

    “的确,这成绩已然让人难以想象了,你是业外人可能不清楚,如今香江的金融市场在这两年间,先是受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局势动荡;

    紧接着楼市又突然急刹车,市场信心受挫;再加上不断有英资企业将资金外流,在这多重影响下,每年新增的总资金规模十分有限。

    而现在,哪怕仅算渣打银行和汇沣银行,资金规模达到650亿港元,再加上我们这边东亚、道亨、恒声这三大银行的1463.9亿港元资金规模,光是这两大势力的总资金规模,便已经超过2100亿港元了。

    而剩下的那两三百亿港元资金市场,要分给数百家银行,实际上也不少了,本身他们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多。”何善恒微微摇头,语气中满是感慨。

    香江确实存在几百家银行,但实际情况是,资金规模超过一亿的银行都不算多。

    如今,林浩然的恒声集团与渣打集团那边,已然将香江规模最大的几家银行收入囊中。

    曾经,汇沣银行稳坐香江银行业头把交椅,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银行;

    恒声银行紧随其后,位列第二;

    渣打银行排名第三;

    东亚银行排在第四;

    还有林浩然前段时间收购的道亨银行,在以前也同样排在前十的行列。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若重新对香江银行业进行排名,局势实际上已经大变。

    东亚银行一跃成为第一;

    渣打银行由三进二;

    元气大伤的汇沣银行只能排在第三;

    恒声银行退到了第四;

    道亨银行则位居第五。

    虽说名次来了个彻底大洗牌,但仔细看来,挤进前十的实际上还是那几家银行。

    而东亚银行因为资金规模远超后面的一众银行,有种遥遥领先的味道。

    至于为何渣打银行能到第二名,很简单,汇沣银行那边不少英资大企业已经在此前表明要将公司金融业务转移到渣打银行了,所以汇沣银行的名次必定会被渣打银行替代。

    而汇沣银行虽然实力大减,但旗下依然还有和记黄埔、长江实业、环球航运集团等这些资金不会转移的企业,实力依然不可小觑,暂时排在第三也是理所当然的。

    “何叔叔,东亚银行如今的资金规模太臃肿了,办事效率极低,等恒声银行私有化之后,我会适当地让部分集团将资金从东亚银行转移到恒声银行那边去。

    比如置地集团、万青集团,适当地让恒声银行的资金规模提高至五六百亿港元,你看如何?”林浩然笑着说道。

    别的不说,仅仅是到时候实行的企业员工转账发工资一事,东亚银行就难以搞定,涉及的员工规模太大了。

    但是,如今有了一家运营实力不逊色于东亚银行的恒声银行,那么银行转账发工资一事,让恒声银行分摊一下压力,此事会更加顺利。

    再加上既然集团叫恒声集团,如果恒声银行的资金规模比东亚银行差太多,那就有些名不言顺了。

    何善恒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资料,饶有兴致地说道:“浩然,你这想法和我不谋而合啊,东亚银行如今资金规模庞大,业务繁杂,管理起来确实吃力。

    将部分资金分流到恒声银行,既能减轻东亚银行的压力,又能提升恒声银行的实力,可谓一举两得。”

    “行,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我会跟马世民先生以及伯顿先生说声,等恒声银行私有化完成后,让这两大集团的资金找个时间到东亚银行去办理资金转移业务。

    东亚银行还剩下港灯集团、中华煤气、九龙仓等诸多大企业的资金业务,再加上这段时间吸入的众多市民存款以及中小企业存款,东亚银行的实力依然很强,至于道亨银行,让它自由发展就好了,以后,三家银行就良性竞争!”林浩然笑着说道。

    东亚银行虽然历史悠久,可终究底蕴不足,突然一下子从一家资金规模才几十亿港元的规模一下子涨到上千亿港元的规模,其实是非常吃力的。

    如果不是有何善恒这样的大佬坐镇,说不定东亚银行早内部出问题了。

    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