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八章 众汗之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二百九十八章 众汗之汗 (第1/3页)

    戈壁阿尔泰山,乃是阿尔泰山东南方向的余脉,被此时的大漠汉人称作“南金山”。

    比起真正的金山,这里少了几分高大险峻,多是些低矮的丘陵,丘陵间铺展着大片草原和戈壁,可容纳大军通行。

    此时,南金山脚下的察罕泊周边,草原上却是扎满了密密麻麻的帐篷。

    每隔一段距离,便会插着一支纯赤色,或者黄底白边的日月战旗。

    远远望去,如同一片翻滚的彩浪。

    而每一面战旗,代表的便是一支百户。

    在此休整的,正是来自西州的第二镇一万大军,和来自甘肃的第四镇六千骑兵。

    合计一万六千人。

    这支队伍清一色全是骑兵,每名士兵至少备着三匹马,多的甚至有四五匹。

    马背上驮满了粮食、铠甲、武器等物资,足够这支大军半年之用。

    而如此充沛的粮草,自然离不开张兴华和顾自忠对甘肃、西州两地的经营。

    就像是西州巡抚顾自忠。

    此人一到任,就雷厉风行地细化户籍、田亩管理,一门心思扑在农牧业上,天天催着百姓多开荒、多种田。

    原本的高昌国就是北疆的粮仓,境内遍布着肥沃的粮田。

    顾自忠把这些粮田重新梳理登记,租给汉人和回鹘百姓耕种,又组织人手开垦荒地。

    如今西州的田亩总数加起来已有一百三十多万亩,比从前翻了不少。

    更难得的是,西州的粮食大多能一年两熟。

    秋日里种下小麦,来年夏天收割;紧接着种上栗米,秋天再收一茬,循环往复。

    同时,还会根据需求和土壤情况,穿插种植高粱、大豆、棉花等作物,田地里一年到头都不闲着。

    就说去年一年,西州境内便产出了两百多万石粮食,光收缴的租税就有九十万石。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九十万石粮食或许不算太多,但对于一个州府,这数字,历朝历代都难以企及。

    要知道,过去大部分粮食都被中间的豪强地主、士大夫阶层盘剥走了,国家和百姓只能啃点他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可北疆硬是砍掉了中间商环节,让官府和百姓直接对接。

    官府按定好的租税收粮,不搞苛捐杂税。

    百姓种多少得多少,缴完租税后剩下的全归自己。

    如今西州仓库里的粮食堆得快溢出来,仓房都不够用了。

    百姓家里的余粮也足够吃好几年,遇上灾年也不怕饿肚子,真正实现了双赢。

    湖畔的篝火旁,士兵们正用铁锅煮着栗米粥,香味飘出老远。

    一个西州来的士兵捧着粥碗笑道:“咱西州的粮食就是瓷实,煮出来的粥都比别处稠!”

    旁边的一名回鹘士兵,说着磕磕绊绊的汉语道:“那是顾大人会理事,搁以前高昌国,种再多粮也落不到自个儿嘴里。”

    三娃子闻言,则是好奇的向其询问以前高昌的惨状。

    原本以为自己很惨了,给田主当佃农,能吃饱饭的时候很少。

    没想到这些回鹘人更惨,完全就是贵族的奴隶,别说吃饱饭了,甚至有可能因为主人的一个不高兴,直接将其打死。

    北疆军来了之后,打倒了他的主人,给他们这些奴隶分了地,所以这个回鹘人在当兵的时候,比很多汉人都要积极呢。

    而三娃子,原本便是河西的一名汉人少年。

    当初北疆军攻占河西时,他被俘虏到了高昌,成了北疆的一名田户。

    租了二十亩地,还娶了个回鹘媳妇,眼看着好日子正要开始,将军府却下达了征调一万大军北上的命令。

    在兵役方面,北疆对平民也是有要求的,每户必须出壮丁轮流服兵役。

    没有战事的时候,只需要隔三天时间,抽出半天来组织训练,算是民兵。

    发生战事则是直接转化成正兵。

    三娃子刚入营就被分配了一身甲胄和三匹马,一匹良马专门用于作战,两匹驽马则用来拉货。

    所有新兵都是这个待遇。

    想换好马?

    要么自己掏钱买,要么就等着上了草原,从敌人手里去抢。

    之后,三娃子和其他新兵一起,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磨合训练中。

    他们在日常的兵役训练中,已经学习了很多杀敌技巧,缺的只是与队中其他人的配合。

    半个月后,部队终要开拔。

    出发前,他们先去了粮仓,每人领了两石粮食,也就是两百四十斤,被分别装在了两匹驽马上。

    这便是他们在战争期间的全部口粮,也可以从敌人手中抢掠牛羊。

    军中有着明确的标准,平日里每人每天一斤口粮,可一旦陷入高强度战争,粮食消耗就会涨到每天一斤半。

    而且,普通慢走行军时,战马啃草就行,可到了战场上,需要奔跑冲锋的时候,就得给战马喂食精粮。

    这么一算,这些粮食差不多只够每个人吃半年左右。

    吃饱喝足之后,众人躺在草地上休息。

    一名士兵摸着自己的肚子,忍不住感慨说道:“以前俺们在夏国的时候,可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

    三娃子侧头看去,这人是去年河西之战中被俘虏的夏国士兵,经过一番改造成为了北疆的兵。

    此刻他脸上满是唏嘘,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也算是给三娃子这种新兵说着以前在夏国当兵时候的酸苦。

    “三娃子你小子可是混到好时候了,以前在夏国年龄小,顾不上服兵役,不知道咱们这些穷苦出身的兵丁,在军营里面多难熬。”

    “夏国虽说是有军饷,可层层克扣下来,能到自己手里的,也就剩个零头了。”

    “战功赏赐也一样,明明得了赏,却被上官找个由头贪了去。”

    “北疆就不一样,没有军饷,可劫掠的战利品三分之一都归自己。”

    “战功赏赐标准写得明明白白,谁敢贪污,直接株连全家,谁也不敢动歪心思。”

    他顿了顿,想起在夏军的日子,更是摇头:“在夏军里,粮食也难吃饱,还不是因为贪污?”

    “只有到了真正打仗的时候,需要咱们出力了,才会给吃饱饭。”

    而在北疆,直接把粮食发给士兵自己掌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