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漠北之战爆发,苍狼折首 (第2/3页)
的。
王罕顿了顿,咳了两声,继续说道:“何况,乞颜部的人在驿帐住了一夜才来送礼。”
“这一夜,足够做很多事了。”
王罕年轻时也是草原上的枭雄,桑昆那点伎俩,怎瞒得过他的眼睛?
桑昆的脸涨得通红,知道再瞒下去也无用,却依旧梗着脖子辩解。
“父汗,就算是我换的,可铁木真也早该除了。”
“您看他这一年来吞并了多少部落?再放任下去,克烈部迟早要被他啃得骨头都不剩。”
他在帐中来回踱步,声音里带着急切:“您病着,儿子不能眼睁睁看着克烈部毁在他手里。”
王罕重重一叹,苍老的肩膀垮了下去。
他何尝不知铁木真的威胁?那就是一头喂不熟的狼崽子,终归还是长成了一头贪婪的恶狼。
可真要撕破脸,克烈部未必能讨到好处。
因为克烈部的西方,还有一头更加强大的猛虎。
不过,桑昆的这话还是被他听了进去。
自己已是风中残烛,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桑昆与铁木真又都是心高气傲的性子,一个瞧不上对方的破落户出身,一个恨透了对方的咄咄逼人。
就算没有今天的狼头事件,将来也迟早要刀兵相向。
“你啊……”
王罕看着儿子眼中的执拗,突然觉得疲惫不堪。
帐外传来阵阵喧哗,是克烈部的贵族们在请战,那些被狼头激怒的部民们也在营地外呐喊。
节奏已经被带起来了,所有人都等着他下令出兵。
事情已经不是王罕能够简单控制的了。
他能怎么办?
告诉所有人“狼头是桑昆换的,铁木真是冤枉的”?
那样只会动摇整个克烈部的根基,让他这个汗王沦为草原的笑柄。
桑昆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敢如此放肆。
用整个部族的怒火,将他架在火上烤。
王罕闭上眼,深深吸了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没了犹豫,只剩下无奈的决绝:“罢了。”
他撑起身子,靠在软枕上,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令下去,三日之后,克烈部所有适龄男丁,到汗庭集结。”
桑昆眼中瞬间爆发出狂喜:“儿臣遵命,定不会让父汗失望。”
王罕却没看他,只是喃喃自语:“腾格里在上,若此战能胜,便让我再多看几年克烈部的太阳吧……”
王罕决定与乞颜部开战,也是无奈之举。
除了顺应民意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克烈部去年冬天遭遇雪灾,牛羊粮食已经不够吃了。
而且又无法从金国、夏国、北疆的边境贸易中获取大量粮食。
一旦等到粮食问题彻底爆发,克烈部的内部矛盾便会激化,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所以,王罕便只能用草原人最原始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战争!
将内部的生存矛盾,转移到外部战争中去。
劫掠其他部落,获取牛羊粮食。
同时,还能消耗自己部落的兵丁,节省粮食。
这是草原的方式,千百年都是如此过来的,除此之外,王罕也没有其他好办法。
……
很快,征讨乞颜部的命令便传遍了克烈部的每个部落。
胡立寻到桑昆的营帐时,他正对着一幅草原舆图凝神细看。
“恭喜殿下心想事成。”
胡立拱手笑道,目光落在舆图上标注的乞颜部疆域,语气里满是恰到好处的恭贺。
桑昆却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哼哼,也要恭喜胡参军呢。”
“哦?在下喜从何来?”胡立故作疑惑。
“我克烈部终于要和乞颜部开战了,参军超额完成了任务,回到北疆之后,岂能不被大都护嘉奖?”
桑昆的声音带着几分玩味,像是在掂量这话的分量。
胡立哈哈一笑,摆手道:“不过在下之喜,与殿下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他凑近两步,声音压低了些,却字字清晰:“一旦消灭了乞颜部,克烈部便是漠北草原上最大的部落。“
“届时称汗建国也未尝不可啊!”
“说不定下次见到殿下时,还要称呼您一声‘陛下’了。”
听着这话,桑昆的脸上依旧不动声色,心中却不免泛起了涟漪。
没有人能抵挡权力的诱惑。
自从辽国灭亡,漠北各部陷入百年纷争,草原枭雄频出,谁不想结束这乱世,建立一个如契丹、突厥那般的强大汗国?
正如胡立所说,一旦解决了铁木真,于都今山以东的地带都将成为克烈部的囊中之物。
所有部落只能臣服,建立强大汗国指日可待。
但桑昆的目光很快冷了下来,他瞥了眼胡立,心中暗道:“北疆这头猛虎,可不能不防。”
不过那天,胡立已经将他说服。
北疆在短时间内是没有精力东顾的。
因为北疆刚经河西之战,需休养生息;夏国战败后不甘,已邀金国准备来年西征,与北疆再较高下。
这说法与克烈部打探到的情报基本相符,金国确实在加强边境戒备,一副大战在即的模样。
而且,相比于漠北的苦寒,北疆更看重繁华的中原。
拥有着纯正汉人血统的李骁,时刻不忘祖祖辈辈东归中原的目标,对漠北草原根本不屑一顾。
所以,胡立画下的大饼很诱人:中原和西域归北疆,漠北中东部草原归克烈部,两家永结秦晋之好。
桑昆自然不会全信胡立的话,却也摸透了李骁的心思。
他怕与金夏联军交战时,克烈部趁机捅刀子,才引导克烈部与乞颜部开战,让其无暇西顾。
而桑昆打的也是同样的主意:趁北疆和金国这两头猛虎无暇他顾,先解决乞颜部,统一于都今山以东的草原。
“若是草原永远一盘散沙,定会被北疆逐个击破。”
“只有凝聚所有部落的力量,才能与金国、北疆一较高下。”
随即,桑昆抬眼看向胡立,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胡参军的好意,桑昆心领了。”
“待解决了铁木真,再与大都护共商草原大计不迟。”
胡立笑着拱手:“殿下深谋远虑,在下佩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