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唯利是图才是本性 (第2/3页)
有人想建码头稳稳收租,有人就想拥有大船放租,自然也会有人想造船赚钱了。
这时,站在航母上也能看见不远处的码头上岸桥开始娴熟的吊起箱体转运,很快黑珍珠电话拨打过来:“老细,没问题,他们这种岸桥的质量确实没问题,我们再申请驻扎两天深入了解情况。”
李半城就又抢先下定决心:“十台,现在就签约下单十台岸桥,用于HK国际集装箱码头,然后明年再订十台给初步完成的东区港码头……”
实际上一座成熟的大型集装箱码头有几十台岸桥,才能同时满足多条货轮装卸工作。
一排岸桥围在一条巨型货轮边的样子,就跟手术台似的。
HK目前的国际集装箱码头主要就是李半城的产业,岸桥都有很大缺口。
其他人一听,连忙纷纷下单履约。
让卫东连忙叫秦羽烨把预先准备的草签合同拿过来给老板们签署。
自己转头对李半城也是这样正面回应:“我推荐陈文亮造大型集装箱船,是基于我对内地市场和经济发展形势的看法,由内地朝着北美、欧洲长途运输集装箱的需求将会激增,如果三五年这个需求点到来后,才手忙脚乱的开始造船改进型号,没准儿这市场就被人抢走了,上个月我也在沪海花了很多时间陪同专家递交了关于深水港远洋码头的选址方案,这就是个最明显的信号。”
其他人都聚在旁边竖耳朵。
在这个没有互联网随时传播海量信息的时代,李半城听见这也吃惊了下:“沪海很有魄力啊。”
让卫东点头:“沪海的确拥有连接长江航运转口全球的优势,但我想鹏圳、HK才是整个粤东地区的出口港,包括这次邀请体育品牌北上了解工业园区,也是希望他们能建厂代工,越多这样的厂家来珠三角建厂生产,就有越多的出口贸易货品。”
李半城慢慢点头。
他是不会推动制造业的,曾经以塑料花厂起家的他,深知制造业的艰辛薄利,尤其出口贸易,稍有利率波动就会赔得底儿朝天。
所以只专注在房地产和码头等各种坐收稳利产业上。
现在远眺一片忙碌的海岸线。
其实整个西区这会儿都还荒凉得很,所以让卫东才觉得那座酒店太突兀。
他觉得周边地方简直就跟清朝民国时候差不多,看不到一星半点现代化痕迹。
然后就听见李半城开口:“既然要在这里建很多工厂,应该需要建发电厂吧,有这个需求吗?”
让卫东连忙点头:“有!肯定有!”
由HK投资在鹏圳建的核电站才刚刚签约开工,也在东区深水湾那边。
未来主要是朝着HK和鹏圳市区供电。
这会儿整个国内都还经常停电。
上辈子让卫东都不懂,现在接触层面高,内部信息多了才知道,就是为了创汇挖的煤都尽量拿出出口了。
全靠老方之前从HK买电顺着鹏圳湾海底电缆送过来,现在更是主力保证两家芯片厂从调试安装期起就电能充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