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3章 地产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423章 地产计划 (第2/3页)

的合作顾问,找机会买下一家或者多家持有戴比尔牌照的加工厂,以此介入这个行业。”

    “第二点,香港人是懂欣赏钻石的,以后会更加的欣赏。与此同时,香港也可以做钻石珠宝的转口贸易,例如打入日本市场。”

    香港因为是自由贸易港,很多产品比一些本国产的价格都还便宜。正应为如此,每年的海外游客来港,购物是必不可少的。

    陈光良的话,很快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杜佛列也随即表示道:“好,我们马上准备团队,对收购钻石牌照一事进行努力。”

    原本,陈光良对珠宝黄金领域,也不甚热衷,毕竟创立新品牌,未必有周大福、周生生吃香。但随着连卡佛珠宝的成立,让陈光良看到曙光。

    连卡佛,这是个已经108年的老品牌,而从2年前开始做珠宝首饰时,也受到香港富人、名人的追捧。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做钻石呢!

    说不定,还可以做香港最大的钻石出口商(转口贸易)。

    开完连卡佛的高层会议后,陈光良又召开了长实集团的高层会议。

    “长实集团接下来的商业项目中,除了铜锣湾百德新街的项目外,亦准备中环的长江广场,两个都是大项目啊!”

    百德新街项目,包含四座住宅公寓大厦、一座酒店大厦、一座百货大厦、一座写字楼大厦、一座购物中心大厦。就规模而言,已经接近前世的新世界中心了。

    就是百德新街的占地面积,也已经25万平方尺(后又购入一幅三角地段,准备兴建购物中心),前世的新世界中心占地40万平方尺。

    综合而言,百德新街项目对目前的香港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投资。

    至于中环的长江广场,虽然总面积就4万平方尺,但却因为地段和造价,自然也是一个庞大的项目。

    稍后,严宽说道:“乌节路的董家百货已经准备开业,我们是不是要在新加坡乌节路也准备”

    陈光良思考一番后,说道:“等60年代来临,我们再考虑在乌节路建一座商业综合体,既然我们没有去争第一个,但我们要争最大的商业综合体。”

    长实集团在新加坡的乌节路,拥有四幅地皮,总计面积六十多万平方尺。除了准备建香格里拉酒店外,还有三座商业综合体的地盘。

    稍后,陈文杰也发言道:“百德新街的项目,百货大厦部分是准备引进连卡佛百货,还是旗下的大新百货?”

    自家拥有两个百货公司,他认为引进理所当然。

    但陈光良马上否决道:“我决定引进日本的百货公司。我常年去日本,发现日本的服务业是最坚持顾客至上的地方,而日本的商品比香港更全,而且更加物美价廉。所以,准备引进日本的大丸百货吧,这也是对香港百货产业的一个促进。”

    众人非常意外,放着自家两个百货公司不引进,居然要引进日本的百货公司。

    但老板又说的很有道理。

    “好的”

    陈光良笑道:“大家不要过度担心,百货只是一种模式,但他最终会被购物中心取代。所以我们长实集团,要好好的研究购物中心,而非在百货上面投入太大。自主购物,才是未来零售业的天下!”

    “是,老板”

    大家一下信心大增!

    购物中心的理念,至少在亚洲,是他们长实集团率先准备的,中环的长江广场,便是重点项目。当然,还有商业综合体模式,他们长实集团也在做研究,百德新街便是一个项目。

    百德新街这个商业综合体,和后世商业综合体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商业综合体,毕竟它占地是百德新街的半条街,是一个长方形。

    在这一时期,地产商卖楼花,基本都是通过律师行收取和管理买家预付的钱,即律师行是买家的信托人,可从买家的利益出发决定是否把钱放给发展商。

    很巧,李康节的联合公司和陈德泰的公司,都是委托的近律师楼收取买家的钱。

    在地产出现危机的形势下,律师楼听信一些人的话,决定冻结买家的钱,不发给李康节和陈德泰。

    这样一来,李康节和陈德泰等人,既无钱继续兴建已经动工的楼宇,也无钱缴清地价,进退两难,公司濒临破产边缘。

    最先坚持不住的是李康节的联合公司,直接倒闭清盘,甚至担保人何贤还被到处逼债,还是中银出面,救了这个爱国奥商。

    紧随其后的事陈德泰,整天忧心忡忡,神情恍恍惚惚,吃不下,睡不着,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有时还借酒消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